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大沽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和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初步建成大沽河生态经济新区。
本报青岛2月8日电 记者刘成报道:青岛母亲河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今天上午在青岛莱西店埠镇于家小里屯村河段正式开工。青岛旨在通过这段总长达127公里的大沽河治理,确保青岛市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乃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大沽河治理规划主题会议上强调,大沽河治理是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大沽河治理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
青岛市副市长张元福告诉记者,大沽河治理,将重点建设3大滨河旅游区、5大湖泊、9大湿地,形成上下左右贯通的生态景观长廊;打造贯穿南北的滨河生态绿道,使沿线15个重要旅游节点有机衔接;跨河两岸新建改建24座桥梁,建立起完善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在上下游建设25座拦河闸坝,实现河道水体相接、水面相连。
根据大沽河治理工程规划,青岛市将重点实施并完成“7大工程”。防洪工程:计划至2012年底,完成堤坝加固、护岸建设、河道清淤拓宽等工程,将全线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水资源开发工程:实施梯级拦蓄工程,形成连续水面,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拦河坝(闸),增加河道蓄水、供水和水源涵养能力;道路交通工程:到2013年底,完成堤顶路和桥梁工程建设,形成贯通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新的交通网络,实现坝路一体化,做到一桥一景,增添河道景观效应;生态建设工程:与水源保护相结合,在滨海、沿河湿地、跨河构筑物及河道上游生态修复区,建设防护林、蓄滞洪湿地,形成生态旅游带;环境保护工程:抓好流域保护,加强环保基础性工程建设,采取污染源预防、治理等措施,河道全线水质确保不低于三类水标准,改善河道水环境;现代农业化基地建设工程:因河、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打造全市重要的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加大沿河村庄合并和旧村改造力度,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风情宜居建筑群、特色乡村田园、河畔旅游景观等重要节点,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个大沽河治理计划于2012年底前完成堤防防洪工程;2013年底前完成道路交通工程;“十二五”末完成全部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