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经济与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乡亲们在一起最开心
——记广东湛江龙头沙边防派出所教导员黄诚桂
张建军  通讯员 马云龙 劳永乐

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广东省湛江市车板镇龙头沙村冷风嗖嗖。

一瘸一拐的黄诚桂,刚一踏进龙头沙村委碗尾自然村,就被几个老人围住了,大家亲切地和他握手打招呼,就连身边的小孩,也喊着“黄伯伯好”。

脸上挂着笑容的黄诚桂,不停地和村民们打招呼、拉家常。如果不是那身警服,很难看出他是一名警察。

新年伊始,公安部统一部署开展了以“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和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为主要内容的“三访三评”活动。作为广东湛江边防支队龙头沙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深入辖区全面走访,为群众排忧解难,早已成了黄诚桂的工作常态。

“春节前后我要争取把辖区内群众重新走访一遍,看能不能再解决点什么问题。”黄诚桂告诉记者。

龙头沙边防派出所驻守在湛江廉江市车板镇龙头沙村,负责该镇3个村委20个自然村的治安管理工作。2006年,全国边防部队统一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之际,黄诚桂调任龙头沙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作为从小在湛江农村长大的孩子,我觉得和群众在一起最开心。”黄诚桂没料到的是,由于当时村里治安形势不好,警民关系并不融洽,他走来访去,群众总是爱答不理。

黄诚桂没有灰心。在接下来的6年多时间里,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山林滩涂,黄诚桂一有时间就深入辖区走访,风雨无阻。尽管腿脚不方便,他还是给自己立了规矩,走访时最多把车开到村头,进村必须下车步行。

6年来,他共走访群众3500多户次17000多人次,平均每年每户走访5次,仅走访日记他就写了20多本。黄诚桂那一瘸一拐走访群众的身影,逐渐烙在了龙头沙村群众的心里。

碗尾村五保户魏德才老人已80多岁,黄诚桂每次进村都要去看望他,问问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黄诚桂把村民当亲人,村里人也都把他当成自己人。谢洪仁老人更是把黄诚桂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只要远远地一看到他,脸上早已是乐开了花。他说,“都说‘军民鱼水情’,可黄教导员对我们老人比儿子还好,说‘军民父子情’更合适”。

10多年前,黄诚桂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小腿肌肉收缩,走路不利索。“和村里人在一起,我好像就感觉不到疼痛。”这是黄诚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去年7月28日晚,村民邓才升在海上捕鱼时不慎滑倒,头撞到船椽上出血昏迷,他妻子打电话给黄诚桂求救。放下电话,黄诚桂立即拖着病腿登上搜救艇前去救助。直到把邓才升抬上救护车,黄诚桂才感到自己的左腿疼痛难忍。“医生说要再晚几分钟送来,后果就难料了。黄教导员可是我的救命恩人!”说起这事,邓才升总是激动不已。

就是这双病腿,走遍了辖区每个角落,访遍村里每位群众,化解矛盾纠纷80多起,改善了村风民风,消除了治安隐患。

就是这个人们熟悉的身影,硬是帮助碗尾村村民把118座坟墓迁到山头,新增130多亩良田,每年为村民新增粮食10万多公斤。

就是这位爱操心的警官,协助水产部门重新划定了滩涂的承包使用权,引来了3000多万元的投资,帮村民发家致富。

2011年,黄诚桂获得了公安部“模范民警村官”荣誉称号。文/本报记者 张建军  通讯员 马云龙 劳永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