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驱动整体结构优化
——解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本报记者 黄 鑫

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1%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规划》明确了我国工业发展“十二五”时期的主攻方向,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下更大力气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来说要实现六个转变,即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和清洁安全转变,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宏观调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转变。

融合优化产业结构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具体来说,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

融合是《规划》突出体现的一大亮点,包括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融合,先进制造业和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间的融合互动,着力发展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和产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成为考量工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此,苏波表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是截然不能分割的,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通过现有产业升级换代,是培育新兴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也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之一。“十二五”将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制造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外包等面向工业生产的服务业,加快推进制造服务化,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资源节约水平提升

《规划》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1%以上;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工业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苏波指出,我国工业“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压力将更大。“十一五”时期,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上升到73%,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例升至77%,这两个数值不降反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压力。

因此,《规划》强调,要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实现节能目标,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立足节约、清洁、低碳、安全发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具体来说,将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以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行业为重点,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并加强各行业的污染治理;以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

创新驱动重点行业

“目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台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到期,全球和国内经济增长又面临下行风险,《规划》的发布实施,对于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苏波表示。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为此,《规划》针对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和面向工业的服务业六个重点行业和领域,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导向和升级路径。其中,装备制造业要着力提升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重大装备产品升级换代;原材料工业将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消费品工业将以品牌建设、品种质量、优化布局、诚信发展为重点,增加有效供给,保障质量安全;电子信息产业将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而无论是哪个重点领域,都将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