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企业的“社区模式”
本报记者 许跃芝 实习生 李 景

在浙江省宁波市有这样一个社区,没有居委会,社区干部不是为居民提供服务。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久前,记者来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社区——浙江宁波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社区。

“大港社区坐落在新碶街道大港工业城,社区里没有一户居民,只有一家家企业,因此我们社区就是针对服务企业而设立的无居委会的新型工业社区。”大港社区党委书记朱红明为记者揭开了这里的“秘密”。

大港社区现有347家企业、9万余员工,其中外来务工人员6万余人,有3万员工居住在企业宿舍内。面对巨大的社会管理压力,从前的管理工作都是由企业自行开展。

但随着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员工的逐年增多,原先各自为战的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工业园区的发展。“整个园区呈现出‘三多三低三少’现象。企业多,自治能力低,共享资源少;外来员工多,文化程度低,参与热情少;员工需求多,展示频率低,满足途径少。”朱红明说。

对此,2008年,北仑区进行了体制改革,在工业园区大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区域化党建理念创建的无居委会的新型工业社区。

按照“区域化党建、社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思路,根据企业需求,大港社区开通了多种形式的流动课堂,走进企业,为员工送知识、送政策。三年来,流动课堂已走进近百家企业,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园区内一家台资企业老总,在参加完流动课堂“弟子规传统文化讲座”后深受启发,认识到加强员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亲自备课,每星期一都要为员工讲《弟子规》。半年后,他惊喜地发现,企业员工发自内心地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员工形象发生巨大变化。

社区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很多企业办事时,因涉及政府职能部门较多,经常找不到对应的解决路径,给企业带来许多麻烦。对此,社区成立了“大港社区企业发展顾问团”,将区劳动局、财政局、科工局等17家涉企职能部门纳入成员单位。“这样企业反映问题可由社区直接联系成员单位,既为企业节省时间,又可以少走弯路。”朱红明说。

“企业联合会”是社区为企业搭建的一个交流平台。东盛公司和威骏模具厂两企业相距不到500米,但却对自己的邻居一无所知。联合会组织企业到东盛公司参观,威骏模具厂才发现,自己从香港购买的配件,原来是邻居企业生产的,价格竟相差了十倍。威骏模具厂老板感叹:“社区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能节省不少钱了!”

为做到“小纠纷不出企业,大纠纷不出社区”,社区按7个片区建立了民意监测点,对片区规模以上、力量较强的54家企业,成立了企业和谐促进会分会;对基础力量薄弱、规模较小的企业,整合资源,建立了7个和谐促进会联合分会,下设和谐促进小组328个、一线信息员3200名。“一线信息员负责收集社区各种苗头性、不稳定信息,一旦发现及时预警,提早介入,萌芽解决。”朱红明说。

在社区指导下,企业也规范了职代会的运作程序,创新了沟通机制,为员工提供了更畅通的利益诉求途径。3年来,园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更无严重刑事案件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