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菜市场,一斤黄瓜3.5元
——河北黄瓜的北京之旅(三)
本报记者 乔金亮
许 滔作

2011年12月29日9点,记者如约来到丰台体育中心的露天早市。几千平方米的场地上,人们拖着买菜的简易车,穿行在各个摊位前。

41岁的李义河8点就出来了,生意很兴隆,买黄瓜的人不断。这会儿已经卖了150多斤黄瓜。木板做的价签上手写着“5元/2斤,3元/斤”。

“黄瓜不能挑啊。”李妻对一位细挑的老太太说。

“我们从新发地进货的时候就是整筐的,有好有次,要是让随便挑选,就不是2块5这个价了。”老李跟顾客解释说。

7年前,老李就在早市专卖黄瓜。早市只开到11点,老李边忙活边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标准早市摊位每月摊位费要交600块。”

10点50分,临近收摊。老李把剩下的2筐黄瓜倒在一起,吆喝着“2块钱甩卖啦”,更多的人涌向老李的摊位。11点10分,老李开着工具车离开了广场,他很高兴,“上午3个多钟头卖了600斤,下午转移到社区菜市场接着卖”。

下午3点,西南四环看丹桥附近的冠京隆菜市场。

这是老李下午的摊位,面积与早市的差不多,只是不再露天。“每月摊位费是700元,两年前才400元,后来涨价了。”老李媳妇说,“这里1斤平均是3块3。好的卖3块5,次的卖3块钱。”

“为啥比早市贵这么多。”记者问道。

“上午是早市,主要是走量。下午我们就把黄瓜分两摊,好坏都能挑。顾客的挑拣损耗非常大,进货200斤,常常卖出去时便成了180斤,平摊下来成本就高;还有,这是社区菜市场,客流少,下午加晚上才卖早市销量的三分之一;再说,摊位费和各种成本都高。其实,3块3比别的菜市场还是要便宜最少2毛钱的。毕竟我专卖黄瓜,进价有优势。”老李回答。

从老李口中得知,他早市和下午的摊位费共1300块,新发地市场的出门费1月需360块,运货的工具车每天要往返早市、菜市场、新发地之间,油钱一个月就得500块,还有租住半地下室也得500块。

下午5点半,天伦锦城小区南门的北水嘉伦便民菜市场。

天伦锦城小区距新发地市场1.5公里,坐公交两站可直达新发地。记者走进市场,见到了前一天进货的黑龙江小伙子合金。

合金在这里卖菜已经两年了。不到十平方米的摊位摆满了西红柿、黄瓜、土豆等几十种蔬菜。虽是下班时间,但人流并不多。

“黄瓜卖得咋样?”记者问。

“1斤卖3块5,才卖了20斤,一筐得卖一星期。”合金答。

“离新发地这么近,运费不高,咋卖这么贵啊?”记者疑惑。

“小区需求量小,蔬菜的自然损耗和顾客的挑拣损耗都比较厉害;摊位成本又高,不卖这个价,就赚不到钱。”合金指着摊位说,不单黄瓜,这里的西芹、土豆都得加至少1块钱的毛利。

半年前,合金在市场的露天区,摊位费标准为每平方米每天2块5,卫生费每月10元。后来,市场整顿,移到室内区,摊位费涨到了4块钱,卫生费涨到了100块,另收管理费100块。“现在每月交市场的费用是1400块钱,水电费还要另算。”合金苦笑。

下午6点,小区居民李爱珍大妈买走了5根黄瓜。“就住新发地边上,进价我都知道,韭菜批发卖3块,这里卖4块5。红薯批发1块3,这里是2块2。”大妈念叨着,新发地是便宜,但都是整筐整捆地批发,老百姓没法买。在社区菜市场,他们成本不少,也要维持生活,菜价自然上来了。

“大妈话不假,成本高自然得加到菜价上,加多了顾客不买账,加少了我们也维持不下去,”合金接过话茬,“每天才600块的流水,必须保证利润占到30%,扣掉摊位成本和房租,两个人辛苦一个月纯收入3000块。前一段遇到雾天,黄瓜批发价涨到4块5,我就得卖到6块5才行。”

1斤黄瓜从地头的1.95元到批发的2.2元再到零售的3.5元,加价最多的环节并不在长途运输,而在从批发到零售的“最后一公里”。但菜贩们并未赚得暴利,不小的毛利被日渐上涨的摊位费用、生活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所吞噬。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