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龙江:大农业的时代强音
本报记者 乔金亮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今年粮食总产达到1114.1亿斤,实现“八连增”,成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

近日,记者踏上这片“中华大粮仓”,切身感受到了以大水利、大合作、大农机、大科技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的无限魅力。

大水利

安达市升平镇新建村村民张振峰今年在自家的40亩玉米地里搞起了试验,膜下滴灌15亩,传统灌溉25亩。试验结果,传统种植亩产1000斤,膜下滴灌区亩产达到2000斤。按市价计算,膜下滴灌区每亩可以多收入1000元。

安达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属半干旱地区,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市水务局局长安玉彬说,通过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作物用水量减少三分之二,提高肥效利用率20%以上,保墒、省工,还可防止土壤盐渍化,平均每亩增产1000斤。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在资金安排上连续大幅度增长,2007年28亿元、2008年52亿元、2009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达到140亿元。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介绍,近年黑龙江启动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水利化工程,截至目前,全省旱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05万亩,水田控制灌溉面积达到168万亩。

大合作

肇东市五里明镇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镇,种粮大户王喜泉经营了1000亩玉米,总产达到1000吨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王喜泉告诉记者,“种这么多地,托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福,如今种1000亩比原来种35亩还要轻松。原来俺家只种35亩,亩产1300斤,现在扩大到1000亩,亩产达到2000斤。我只负责精细管理,播种、除草、打药、收割都交给合作社了。”

黑龙江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用大合作激发黑土地增产潜力。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场县共建成为大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黑龙江垦区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场县共建对垦区周边地区的农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今年,农垦九三管理局为嫩江县代耕、代种、代收面积达到385万亩。目前,全省场县共建已扩展到65个县和105个农场,共建农机合作社162个。

大农机

“凯斯9120收获机是世界顶级收获机,20小时可收获大豆1420亩,收获玉米1200亩。目前全球只有11台,我国仅有2台,其中1台就在我们农场。”在占地10.6万平方米的黑龙江农垦鹤山农场现代化农机管理中心,记者见到了诸多庞然大物:玉米精密播种机、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200多台世界领先的农业机械,气势磅礴地展现在面前。

在鹤山农场,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对农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农机的调度信息、作业范围、作业内容等数据,均可通过管理信息平台以3D形式显示出来。

有了大农机,春播小麦不超过5天,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大豆、玉米播种不超过15天,比传统作业缩短10天。今年黑龙江从春耕开始就把各种农作物全部种在了丰产期。全省3月25日完成水稻大棚扣棚,4月25日全面完成水稻育苗,5月20日种完大田,5月25日结束水稻插秧。

大科技

如今,良种良法相结合的10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已成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技术标准。2011年,全省共落实6大作物高产创建面积8631万亩,创造出大面积亩产2000斤玉米、1600斤水稻、500斤大豆等高产典型。

数字化精准农业成为有力工具。依托互联网,管理人员通过一部3G手机的屏幕就可以监测上百个大棚的实时数据。

智能化育苗小区快速建设。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艺师闫文义告诉记者,全省大棚化育秧比例快速发展到74.9%,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不扣4月棚、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的既定目标。他说,“十二五”时期,有信心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