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厦门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厦门市政协助推经济特区腾飞
殷陆君 卢怡恬

三十而立,厦门经济特区长大了,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

30年来,厦门市政协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执着与坚定,始终伴随经济特区一路前行,在这一个个人间奇迹的创造中,都深深留下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鲜明足迹。

厦门经济特区创立初期基础设施差,“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水常停”的尴尬使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政协委员为此深入调研、组织考察、破解难题,关于解决水、电问题的10余条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并采纳,使特区水、电问题迎刃而解。厦门成为全国第一个有万门程控电话的城市。

新世纪、新阶段要求人民政协要有新作为、新探索。厦门市政协在服务特区建设大局的同时,探索一条“履行政协职能思大事”与“发挥优势办实事”相结合的路子,使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近年来,厦门政协考虑最多的是在新形势下,厦门经济特区“试验田、窗口和排头兵”的地位作用如何体现和发挥得更好。厦门市政协主席陈修茂一语中的:我们要打开思想解放的总闸门,不断开拓政协工作新思路、扩展新领域、增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做科学发展的探索者、社会和谐的助推者、服务和平统一的先行者。

2010年,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厦门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的提案,获得许多全国政协委员的共鸣与支持。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统一大业而兴。厦门市政协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始终把促进厦台交流合作作为履职重点,汇集力量、延伸平台、拓展领域、促进融合,在两岸交流史上书写诸多“首次”。

厦门市政协坚持议大事、谋要事、督难事、办实事,为履行新时期人民政协职能,为增创特区新优势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有益的探索,努力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及人民政协事业史册上留下绚丽的一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