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王电影”到“王文化”
——记四川省富顺县富世镇文化站站长王文华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四川富顺县富世镇文化站站长王文华已在基层文化工作岗位上坚守了30年。不久前,四川省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明确文化建设要实现人员、经费、阵地、设施“四落实”。听到这个消息,王文华激动地表示,“我要再干十几年!”

1982年,高中毕业的王文华成为富顺县原共和乡一名电影放映员,到1987年的5年时间里,他为乡亲们放映影片2000多部次。没有交通工具,王文华就用扁担挑放映设备,发电机、放映机、幻灯机、荧幕等,加起来有100多斤。当时,电影队只有两人,王文华担任队长。为了让乡亲们多看一场电影,他几乎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大早刻海报、换影片,中午制作幻灯片,下午在乡影院放映,晚上到村里放映。那时,王文华每月工资只有27元,后来调到50多元。为了方便拉放映器材下乡,王文华咬咬牙,拿出3个多月的工资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5年里,他骑坏了4辆自行车。

王文华的辛勤付出很快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大家亲切地称呼他“王电影”。那时候只要有人在村里喊一声“王电影来了!”整个村子很快就会活跃起来。

1984年,王文华被聘为乡文化专职干事,后任富顺县原共和乡(现富世镇)文化站站长兼电影队队长。放电影的经历,让王文华切身感受到群众对文化的渴盼。他下定决心利用好文化站这个平台,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王文华从培养骨干抓起,让骨干带动队伍,让队伍带动更多的群众。陈仲芬曾经是县川剧团演员,后从县酒厂下岗。2000年,王文华找到陈仲芬,请她带头参加社区的文艺活动。如今,陈仲芬已成为宣传队队长,带着一帮人干得热热闹闹,一干就是10年。2009年冬天,川剧爱好者杨开崇找到王文华,想办一个川剧团。王文华热情地帮他跑审批,帮着找资金、找场地、联系设备、请演员。一个月后,印花庄川剧团就开演了。

文化站的工作得到群众好评,群众的文化生活大为改善,王文华自己的生活却依然如故:在7个兄弟姊妹中,王文华的经济条件最差,连他现在住的房子都是兄弟姊妹凑钱给他买的。虽然工作忙、挣钱少,但他从没想过换工作。

如今,富世镇已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6个村级农民健身场,28个村(社区)成立了文体活动中心和老年协会分会,14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藏书2.5万余册;全镇已发展业余文体骨干和协会会员2600余人,组织一场几百人参与的文艺演出已不是难事。

乡亲们对王文华的称呼也变了,由当年的“王电影”变成了今天的“王文化”。大家都说,这称号名副其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