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个“十环”铸辉煌
——记航天科技集团火箭研究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研制队伍
本报记者 韩秉志

2011年必定是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一年。9月29日晚,长征二号F T1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短短32天后,长征二号F Y8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八号”飞船进入太空。两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准时点火,其入轨精度之高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新纪录。用航天人的话说,就像打靶连中两个“十环”。

“十环”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从历时5年的研制准备到产品生产和测试,研制队伍承担着高密度、高强度的任务,始终严格履行试验计划,严格控制执行过程,用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各项研制计划均超前完成。出厂前,两枚火箭共完成50余项质量专项评审,确保高质量完成发射任务。

发射期间,团队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面对两次发射双线作战,发射、测试并行开展,进度、质量多重压力,百余名发射队队员坚守岗位,进行了大量质量复查,现场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在T1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后,发射队来不及庆祝立即与其他系统通力协作,启动Y8火箭工作。Y8火箭测试流程缩短,不仅没减少工作量反而增加了拧紧力矩、多媒体记录等多项工作。为了确保Y8火箭按原计划出厂,T1发射队大部分队员在发射场继续确保发射任务,同时抽调部分人员完成Y8火箭出厂状态确认测试,用最短时间完成测试前的状态准备工作,确保Y8运载火箭按计划出厂。

在长征二号F火箭研制过程中,团队始终坚持“零缺陷”质量理念,践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态度和标准,明确“双首飞靶场零问题”的质量目标。在技术上,长征二号F型号队伍突破了冯·卡门曲线的整流罩设计与制造、迭代指导、助推器氧化剂箱结构和惯组冗余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飞行过程没有发生任何质量问题;在管理上,把掌控风险作为质量目标,始终坚持以风险管控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从技术风险、设计风险、产品风险和工作风险4个方面开展风险管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征二号F型号研制队伍早已把“成功”二字融入血脉,形成坚定信念;早已把极端负责、挑战自我、小中见大、精益求精融入躯体,形成文化精神。一次发射成功,在航天史上只是短暂的瞬间,但队伍的精神和价值观却是长存的。在实践与摸索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研制队伍培育了载人航天精神文化,凸显载人航天队伍的特点。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只是整个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等交会对接任务在等待他们。长征二号F型号研制队伍将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