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航天先锋”问天宫
——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
本报记者 韩秉志 通讯员 俞 嘉 丁述成

说起酒泉,人们会首先想到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52年的问天之旅,酒泉开创了新中国航天史上的10个第一。

尽管早已成名,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发射成功,令酒泉再次凝聚了世人的目光。在这片大漠深处,有许许多多平凡而感人的航天人故事不为人们所知,其中有一支被誉为“航天先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的航天发射队伍,它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历经9年,而“天宫一号”到“神舟八号”中间只隔了33天。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火箭,有100余项技术更新,技术变化之大,准备时间之短,任务密度之高,前所未有。

多年的潜心研发和积累,让发射测试站官兵能够从容面对困难。早在2007年,他们就开始跟踪分析“天宫一号”的测试发射流程,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果断提出用一次扣罩模式取代两次扣罩模式,优化了测发流程,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为了彻底解决运载火箭造价贵,发射场训练无实装等问题,56名科技人员日夜设计,成功研发出航天发射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利用这套系统,测试站进行了多次仿真应急训练和模拟发射演练,极大提升了参试人员的组织指挥、实装操作和系统间的协调能力,确保了飞行产品安全零隐患。

零,对发射场有着特殊意义:质量工作强调“归零”,火箭发射定在倒计时“零秒”,测发指挥员称作“零号”……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又多了个“零窗口”,“零窗口”就是火箭必须在精确时刻发射,做到一秒不差。如此严格的要求,是为了确保交会对接的顺利实施。发射测试站政委张俊明介绍说,“为了实现‘零窗口’,发射场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促使参试人员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深入、更专业。”

火箭动力系统箭上操作手林中正每天与电缆、插座打交道。这个岗位看似平凡,实际上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角色。在一次测试前的设备检查中,他在插座和插头上发现几个小油滴,立即上报了这一异常情况。经专家论证,油滴的存在可能影响电缆导通及绝缘性,一旦火箭升空可能影响箭体分离和发动机工作甚至导致发射失败。林中正发现的小油滴,为发射场排除了大隐患。

发射测试站三室仅有40人,管理着发射场加注供气、非标塔勤、空调水暖等5000多台(套)设施设备。任务展开前,他们要对测试厂房的8000多个插座反复检查核对。室主任陈铁胜说,“我们宁做无用功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宁可白辛苦,也不放过一个微小细节。”

除了关注细节,参试人员还要有过人的胆识。火箭燃料加注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而士官分队长宿俊龙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这期间,他参加过28次燃料加注任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加注专家。10月3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这是宿俊龙最后一次执行燃料加注任务。望着即将发射的火箭,他动情地说,“16年了,我只回过9次家。其实早想回去了,只不过更想为‘神八’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发射测试站,像宿俊龙这样的平凡官兵还有许多。

对接任务成功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恢复了平日的宁静。“航天先锋”们正蓄势待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谱写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