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承德:
依托文化根脉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梁世芳

“白天逛避暑山庄,晚上看文化大戏。”这是现在承德旅游的最大亮点,也彻底消除了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寂寞。今年1至10月份,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158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4%。

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座被文化托起的城市,拥有5000年的红山文化、1000余年的契丹文化和300年的山庄文化,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具有“一座山庄,半部清史”之称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更是承德最响亮的金字招牌。

由于历史原因,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曾处于村庄包围之中,遗产周边充斥着杂乱拥挤、高矮不一的民房,加之街道破旧、污水横流,不仅严重破坏了世界遗产的形象,而且也影响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城市品位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扭转这一局面,承德市把保护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为保护好这一金字招牌,打造‘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特质,彰显‘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核心理念,2010年,承德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拆迁改造工程,共拆迁房屋建筑总面积130万平方米。”谈起历史文化保护,承德市委书记杨汭很是感慨,“正是由于300多年的皇城亮出‘全脸’,‘十一’黄金周期间,避暑山庄旅游再现‘井喷’景象,每天都在万人以上,累计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56.2%。”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更是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助力。”据杨汭介绍,近年来,承德按照“保护文化根脉、促进文化转化、放大文化效应”思路,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融合,让文化在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催生动力、增添活力、凸显魅力。预计到2015年,承德年接待中外游客将达3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达到15%。

“打造高端文化大戏是促进文化转化的一条重要路径。”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介绍说,承德旅游起步早、名声大,但多年一直处于“半年火爆半年闲”的状态,停留在观光游的初级阶段。于是,他们综合分析资源特征和市场需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多元文化、独特山水、宝贵历史遗产与现代休闲娱乐项目结合起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促转化。

今年6月18日开始,投资2.2亿元、历经数月打造的大型皇家文化实景演出——《康熙大典》推出,只要不受天气影响,每天都能让2000名观众在高科技声光电中穿越历史时空,尽情领略康熙大帝的人生之梦、昌盛之梦、图强之梦。这场目前国内投资最大、演员阵容最大、首部以皇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大戏”,不仅壮大了承德文化软实力,还增添了城市旅游魅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