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验交流大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简单的比较优势走向创造地区竞争性优势
——访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封小云
本报记者 庞彩霞

记者:近年来,东莞这个外向型经济城市正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走上了一条艰难的转型之路,在您看来,其转型的成效如何?

封小云:东莞“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的政策,以及推进企业创新的“东莞科技”方针,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对策,使得“十一五”期间东莞外经贸的全球竞争力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

这个走势从动态上直接反映了在工资上涨、资源价格上升、人民币汇率走高,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冲击下,东莞加工出口的增值率和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不仅能冲销所有的价格上升因素,且仍然有持续上升的空间。这应该是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最大成功和直接体现,也显示了加工贸易在东莞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记者:有人说,过去30年东莞赖以发展的地区比较优势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正呈现逐渐弱化趋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封小云:东莞目前的地区优势正从简单的比较优势,走向创造地区竞争性优势阶段。东莞过去发展所依靠的全球化、制度、土地及人口等“四大红利”,尤其是初级资源(土地、劳力)优势已经消失,但东莞新的竞争优势已经和正在形成。主要表现为:产业供应链配套和网络优势;产业基础和制造业性价比优势;分享全球利益能力逐步提升。

但是,地区竞争性优势仍然处于创造阶段。在地区高端制造的吸引体系和服务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构成因素:地区科技储备、人力素质、法治环境、鼓励创新的市场和制度安排仍然不成熟。由此,创造地区的发展环境应当是东莞未来培育地区竞争性优势的重要一环。

记者:您对东莞在“十二五”期间外经贸发展趋势有何判断?

封小云:我认为是重大战略机遇期与重大战略挑战期并存。

先说机遇,表现在制造能力和市场潜力方面。近年来,由于制造能力与技术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于2010年登上全球制造第一的地位。我国从过去10年前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大国,成长为机电生产、重化生产的大国。由此我国已经是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位列第一的国家。未来几年中国制造的地位应该会持续上升。这是东莞作为我国主要的世界性制造基地的一个最重要的机遇。

说到挑战,东莞外经贸过去30年一直坚持出口导向模式,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内容。但这个模式的负面因素和代价近年来已经全面凸显。未来5至10年将是东莞外经贸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转折期。如何从过去单纯地承接外资的产业转移,被动地纳入全球生产体系,转变为主动地在全球配置资源,构造以东莞、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将是东莞未来5至10年面对的最大挑战。

记者:您对东莞外经贸在“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有何建议?

封小云:首先,从发展动力来看,未来东莞整体的经济成长要从过去出口为主要动力,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成长;其次,外经贸发展重点必须从过去的强调出口,进口为出口服务转变为进出口平衡;要改变传统的招商引资与承接外资产业转移的惯用方式;外经贸的成长更注重结构、质量,而非数量扩张;外经贸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更注重发展环境的创造,也即创造性资产的培育——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自由创业、资源流动的效率和制度安排。此外,在贸易主体结构上,更应鼓励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