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看他们的低碳生活
本报记者 顾 阳
11月26日,参观者从展出的废旧饮料瓶组成的艺术作品前经过。当日,垃圾分类教育展在南京台湾名品城举办,展示内容包括垃圾的危害、垃圾资源再生处理系统介绍、环保知识普及和台湾地区垃圾处理情况介绍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寒 单摄(新华社发)

变废为宝 ——

自去年连续两次获得“绿色世博,‘椅’我为荣”牛奶饮料纸包装回收活动的“月度冠军”后,上海市徐汇区寿祥坊社区乔秀明阿姨的生活就不再“平静”了。

这位75岁的热心阿姨不仅要接受不同媒体的采访,还要定期给社区居民讲解环保知识,参与居委会和公益机构组织的环保活动,呼吁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低碳生活方式中来。“最初,我也不知道低碳是怎么回事,后来才逐渐体会到,稍微改变一下我们的行为就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对于坚持多年的饮料纸包装回收行为,乔阿姨称之为“老来有乐”,“做环保就是老年人生活的一种最有意义的娱乐”。

减少能耗 ——

天津市南开区观园里社区两年前举办的一场名为“全民低碳行动——家庭碳排放调查”的活动,让该社区居民刘御君印象深刻,他至今仍保留着活动中的调查表样卷。

“你看,调查表上除了填写家庭成员数、住宅面积等基本情况外,还要回答常用交通出行工具、每月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每月耗水量、耗电量和燃气量等家庭能耗情况。”他告诉记者,以往全家人就比较注意节水节电,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原本只是简单地响应政府的号召,借此节省家庭开支,没想到这些举手投足间的寻常小事竟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用太阳能 ——

在全国首批低碳城市试点之一的河北保定,各式各样的太阳能产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李秋娟家所在的新世纪花园小区是保定市太阳能示范小区,“家里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还有一支太阳能手电、一个光伏护眼灯和一台太阳能收音机,平时太阳能手电和光伏护眼灯就放置在阳台上。家里老人特别喜欢听太阳能收音机,既方便又节能环保。”李秋娟说。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