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衣食住行皆可低碳
本报记者 顾 阳 杜 铭

“原来我每天都要综合排放二氧化碳1000克啊!按公式换算下来,就算我每年义务植树3棵,也远远不够……”在某环保论坛“算算你的碳排放量”的跟帖上,网友“布口袋”发出了如此感叹。

近年来,减排、低碳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与之密切相关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概念也逐渐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行为节能的践行者。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新理念,“行为节能”是指通过人为设定或采用一定技术手段或做法,使供电、供暖、供水等能耗系统运行向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或有利于节能的行为。

有数据统计显示,由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成为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坚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通过每周少开一天车、限号出行等方式,碳排放量可显著减少。

日常生活中,约有75%的能耗都产生在电脑、电视等家用电器的待机状态上。如果在不工作时将电脑关闭,每年不仅可以节省不菲的电费,还可以减少约一半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当然,我们还要多使用节能产品,特别是购买具有节能标志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电器,用节能灯取代不节能的白炽灯,尽可能多地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除了借助新技术的应用,稍微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大大减少碳的排放量。比如,在夏天使用空调时,把设置温度调高1度,全国每年就能省下33亿千瓦时电。如果我们能通过开窗户通风,部分取代室内空调使用的话,节能效果将更为明显。再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而选择自备环保布袋,可以减少对石化原料的依赖,减轻分解聚乙烯等化学成分对地球的压力。

为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科技部组织专家学者就“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据悉,该研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具体内容见上图)。

据介绍,该研究按照量大面广、贴近生活、具有可操作性和不降低现有生活质量的原则,对每项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分解和量化,而“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的研究结论也令人振奋,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行为节能中来,这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可达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将产生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