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秸秆、废水、煤灰经过环保处理成为新资源
废弃物变成了“抢手货”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王 会 陈春生

山东临清有67.6万亩麦田,往年丰收后残留的麦秸或直接焚烧,或丢弃在河畔、麦场,堵塞了河道,污染了空气。今年麦收时,临清地头“家家点火、处处冒烟”的旧景不再,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大为提高。“200亩秸秆让村里收秸秆的专业队送到造纸厂去了,我们还多收入了5000元呢!”临清青年办事处的范瑞祥高兴地说。

据了解,临清市中冶纸业银河公司年产量达18万吨的绿色肥料项目即将投产,将秸秆粉碎蒸煮制作纸浆,再从纸浆黑液中提炼制成复合肥,既实现了黑液零排放,又解决了制浆黑液的处理难题。

“有了秸秆沼气灶,我每年能省下1000元的煤火钱,还干净。这种沼气灶不光能烧火做饭,沼液、沼渣还能用来肥田,全年肥料钱又省下400多元。”说起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刘垓子村村民刘大强说,“秸秆还田以后,化肥每亩可以少施20公斤,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不少。”

记者在临清三和纺织集团门前看到,这里有个宽40余米、长2200米的人工湖,鱼虾成群,湖水清澈见底,此处的水正是三和集团回用后的无善化处理水。去年,他们把生产过程中处理达标的中段水用作蜡染车间的绳洗工序用水,再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到人工湖中。“仅绳洗环节的用水,我们现在每天就能节约1600吨,当生产用水紧张时,还可以从人工湖中直接提用。”三和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眼下正是农闲时节,临清大辛庄建材厂里的许多农民工正忙着加工空心砖、路基石等建材。该厂厂长刘斌指着原料场堆放的粉煤灰和炉渣说,“过去这些人见人厌的煤灰,现在变成了‘抢手货’。用它们做新型建材,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节约土地。”

目前,临清市扶持发展了11家新型建材企业,与3家热电企业实现对接,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成为建材企业的主要原料。记者从临清市节能办获悉,临清城市规划区内新型墙材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新型建材每年可以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50多万吨,每年可生产约2.6亿块标砖,节约耕地40余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