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影,离现实是近还是远?
本报记者 佘 颖

2011年进入最后一个月,电影市场正向130亿元年票房的目标发起冲锋。

回顾今年上映的影片,从年初的《创战纪》、《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年中的《武侠》、《功夫熊猫2》,到正在上映的《猩球崛起》、《星空》,多为科幻、武侠题材,连动画电影也收获颇丰,反映老百姓喜怒哀乐的现实题材影片倒成了电影市场中的“稀罕物”。这不禁令人担忧,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之一,电影究竟离现实是近还是远?

其实,我国每年生产故事片500多部,其中绝大多数是现实题材的中小成本影片,只是它们往往难以进入院线,即便有幸上映票房上也难有大的作为。

有数据为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0日,内地电影市场共有29部影片票房过亿元,其中国产片14部,进口片15部。从故事背景看,仅有《将爱》、《最强喜事》、《窃听风云2》、《失恋33天》、《致命伴侣》这5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现代社会。即将上映的《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大魔术师》等影片,不是历史的演绎就是虚构的玄幻,而它们即将成为贺岁档的主力军。大量的现实题材影片,却被淹没在大片的光芒之中,难觅其踪。

这种情况已有数年。2010年票房排名前20位的影片中,现实题材的只有《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全城热恋》和《杜拉拉升职记》4部。2009年票房前20名的影片中,更是只有《非常完美》、《疯狂的赛车》两部现实题材影片。现实题材影片卖座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远离现实,原因之一是票价高。这两年我国的平均电影票价逐年上涨,2009年为每张30.43元,今年上半年已涨至36.16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一张电影票70元、80元更是寻常。清华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高票价”造成观众习惯挑“大片”,似乎只有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才“值”票价。而现实题材影片往往是中小成本影片,满足不了观众的“大片情结”。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人均银幕数还是偏少,影院大多处于同质化竞争。迫于经营压力,电影院不得不现实一些地远离“现实”,选择上映票房产出高的“动作大片”、“魔幻大片”、“3D巨制”,直接造成现实题材影片难以与观众见面。即便有机会上映,平淡的票房表现也往往难逃“影院一日游”的命运。

现实题材影片不如魔幻、古装片受欢迎,同观众群体的欣赏口味也有一定关系。数据显示,我国电影观影人群以15岁至35岁为主,占比达90%,其中15岁至25岁的人群居首位,占比达55%。这部分年轻人更偏好轻松、刺激的观影体验,不少现实题材影片对他们来说显得过于平淡了。

现实题材的电影难道就真没有出路了吗?当然不是。11月,一部《失恋33天》给电影市场带来了惊喜。这部影片虽然没有一线明星、导演,更不算大制作,但上映以来已经取得3亿多元的票房。

分析影片成功的原因,首先,它拥有一部扎实的剧本。影片改编自网络小说,反映了都市青年男女对真挚感情的追求,情节轻松有趣。其次,创作者体现了足够的诚意,对白精彩,服装、场景也都是大众熟悉的,贴近年轻观众的生活。最后,影片的营销十分成功,借助一个凭空创造出的“光棍节”,吸引了众多观众,影片成为票房“黑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将爱》、《致命伴侣》这两部影片。前者延续了10多年前风靡荧屏的电视剧,后者改编自同名电影,在故事上拥有足够的吸引力,明星加盟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影片《我是植物人》的制片人兼编剧谢晓东说,电影除了娱乐功能之外,还应该是现实社会的镜子。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日新月异的伟大变革之中,电影人如果能真切地关注并深入地体察社会,从中寻找故事,踏踏实实做好剧本,找准市场定位,精心制作影片,把握新生事物,再辅以一些新潮的营销手段,现实题材电影同样能结出累累硕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