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质稻带来好收成
本报记者 苏大鹏
今年辽宁省盘山县水稻喜获丰收,图为收割期水稻田的繁忙景象。 高德忠摄

11月初,一场大雾侵扰“鱼米之乡”辽宁省盘锦市,这使刚刚收割完水稻的农民格外关注天气变化:一旦碰上下雨天,水稻容易发霉,遇上霜冻期稻谷还会冻结在一起,影响脱谷。

“明天天气晴间多云,最低气温8摄氏度。”11月1日,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让盘山县太平镇常家村一组村民王凤庭露出笑脸。半个月前,70岁的王凤庭和老伴自己忙活加请工,辛苦一个星期,终于将70亩水稻全部收割完。记者在他家的田里看到,金黄色的水稻正一捆捆整齐划一地躺在稻田里。

踩着泥泞的田土,记者走近一个稻捆,只见底部“装修”得十分巧妙:众多稻秆交叉排列,只有稻秆的根部和地面接触,捆绑在一起的稻秆形成强大的支撑力,让稻谷粒完全远离地面。盘锦农村的脱谷工作和天气密切相关,只有当11月底冰冻期来临,大车才能开进稻田,将一捆捆水稻运出来进行集中脱谷。因此,不让稻谷接触冰冻地面,才能有效避免减产。

优质稻种是稳产增收的关键,目前盘锦水稻优良品种率达到95%以上。今年春天,“辽星”和“盐丰”等名牌稻种,成为大多数盘锦稻农的选择。常家村共有4750亩水稻,70%以上是“盐丰”品种,这种抗病又高产的品种自1995年应用以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产纪录。盘锦应用“盐丰”品种后,单产680公斤以上的田块如今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70%,750公斤以上的占20%。如今,“盐丰”不仅成为辽宁水稻主产区的主栽品种,在河北、河南、山东、新疆等地也有大面积种植。

水稻月底就要脱谷了,王凤庭开始估算自家水稻的出米量,出米量直接关系收购价格,量越高,价格也越高。“今年天好,种得也好,俺家的出米量不会低。”王老汉十分自信。他估计家里今年水稻亩产能有1300多斤,每斤出米量会在7两左右,按目前每斤1.2元到1.4元的收购价算,70亩地的收入相当可观。

和王凤庭不同,同村的张宝岭不用再关心天气预报,他家30亩水稻早就完成脱谷,已经成为市场上卖高价的“新大米”。

新大米味道好价格高,但风险也大,因为稻田泥泞会增加运输成本,稻谷出米量低会损失产量,还要懂营销,因此常家村敢“倒腾”新大米的人不多,张宝岭是属于胆子大的人。“做新大米,你得提前一年就和买家谈好,等他们下了订单,答应第二年全部收购你的大米,你才能种。”张宝岭说,他在前一年签好订单后,和弟弟将自家30亩田全部种上“丰锦”品种的大米。今年10月中旬,他们以每斤1.8元的价格卖出3万多斤新大米。

张宝岭家的收入不仅来自大米,他家的稻田里还有一样致富的宝贝——河蟹。稻田养蟹,已经成了盘锦稻农增收致富的法宝。张宝岭家的河蟹每斤可卖到50元,家里今年卖河蟹就收入1.5万元。通过不断探索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结合模式,盘锦在2007年成功研发出“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蟹种养新技术,农民无需施肥,就可以实现水稻、河蟹双丰收。

今年盘锦农村一派好收成。在常家村,农民仅水稻一块就可实现人均万元以上的收入;盘锦市粮食产值比去年增加2亿元,农民粮食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增加近3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