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户联保信贷”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刘 佳

种了11亩核桃树、新修了11间房屋、会用电脑上网查询新技术了……山西省左权县寺坪村村民王彦芳的日子如今过得有滋有味。而在4年前,靠种地维持温饱生活的她还在为凑齐4个孩子的学杂费到处奔波。

“小额信贷使我有了资金、发展了项目,手头宽裕了,日子也有奔头了。”王彦芳说。

王彦芳提到的小额信贷是左权县农户自立服务社面向贫困农户发放小额贷款的项目。项目通过五户联保,即以同一个村的5个已婚妇女组成一个贷款小组,互相承担担保责任,以各自贷款各自使用的形式,为农村有发展能力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

2007年8月,王彦芳从左权县农户自立服务社申请了小额贷款3000元,买下了本村30株接近枯死的核桃树。经过精心管护,核桃树第二年就全部挂果了,王彦芳挣到了2600元。这让她尝到了甜头,她先后3次从左权县农户自立服务社累计贷款2万元投入到核桃树种植中。

“小额信贷真是方便快捷,只要提出申请信贷员就上门服务,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贷到需要的钱,而且服务社还帮我们请农业局专家作指导、发技术资料。”提起小额信贷,王彦芳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起来。今年,仅3亩挂果核桃树一项王彦芳就收入1万多元。“再过三四年,我家的核桃树要达到50亩。”王彦芳充满信心。

在寺坪村村口,记者见到左权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信贷员李瑞平时,她正穿着服务社统一的工服,给几位村民讲贷款要求。李瑞平告诉记者,2003年她刚加入服务社成为信贷员时,要挨家挨户地去介绍,许多村民不理解也不信任,现在,她每天都能接到想申请贷款的农户打来的电话,“这个变化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虽然每天走村串户很辛苦,但是看到贫困农户都能发展起产业,过上好日子,我感到很幸福。”

左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低收入和贫困人口6.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41.25%,占农业人口的48.5%,贫困农户因缺少资金制约发展,又因缺乏抵押物或合格的担保人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为此,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左权县扶贫办合作进行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试点,成立了左权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以上门服务降低农户的成本,以五户联保模式解决农户没有抵押物的困难,通过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动力。

“在左权,每10户人家就有1户用过我们的贷款。”左权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主任张云德自豪地说。截至今年10月31日,服务社累计为40768户家庭发放贷款1.9亿元。在发放贷款的同时,服务社还无偿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金融知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满足农户多层面的发展需求。据统计,服务社已累计培训农户10.5万人次,下发培训资料8万余份,发放《农民培训教材》330套。

“小额信贷山水间,众人辛苦万人甜,心中梦想定实现,美好愿景在明天。”张云德自编的快板,常常在左权县的山坳中回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