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不仅是应对国际经贸格局调整、谋求我国外贸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的外贸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作为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组成部分,外贸发展方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我国外贸应该牢牢把握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重组的战略机遇,抓住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格局变化等有利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规划,切实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着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模式主要以数量扩张为主,这是外贸发展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但是这样的发展方式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企业虽然拥有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薄弱;出口产品整体附加值低;主要进口产品尤其是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定价权缺失等。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就是要利用好我国的比较优势,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推动我国外贸企业开辟新的市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球化的视野建立战略性思维方式,赋予外贸发展方式新的内涵,对我国的外贸发展方式进行重新定位。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不仅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经贸格局调整,谋求我国外贸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拓展对外贸易新空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推动外贸从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并重转变,从引进外资为主向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大力优化外贸结构,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的外贸发展方式应当是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国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及服务贸易并肩发展,通过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在保持主要进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尤其是非洲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国别结构的多元化。要着眼于提高一般贸易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跨国经营企业,增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升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推进加工贸易升级和转型,促进加工贸易由简单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销售以及服务拓展,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和增值链。要把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相结合,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加工贸易,在确保外贸增长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要提高出口商品国际竞争能力,更加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更加注重从国际分工的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提高国际定价和议价能力,更加注重从价格接受者向价格制定者转变;提高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能力,更加注重从接受既定规则向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要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化商品结构,稳定传统优势产品,扩大“三自三高”产品,培育新兴战略性产品;优化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周边市场;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促进贸易平衡;坚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提升质量与效益;坚持外贸与外资、外经协调发展,增强互动作用;坚持外贸和内贸协调发展,实现有效互补;坚持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推动贸易模式创新。要推进各类贸易主体实现经营战略、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优化现代化软件管理系统,缩小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要积极建设国际化的信息软件网络支持平台,支持外贸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广新型营销模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支持有实力的外贸领军企业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参与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要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的同时,积极培育中小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通过为它们提供完备的政策和信息支持,帮助它们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使其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又一支生力军。

第四,建立健全长效化机制化的外贸发展机制,包括工作服务机制,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的协调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备的贸易促进机制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贸易促进体系,贸易摩擦应对协调机制有助于提高外贸企业的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减少贸易风险。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外贸企业海外贸易和投资仍呈现出分散的状态,缺乏全球化布局。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总体规划,没有建立全球化生产、营销网络与供应链体系的总体部署。因此,建立健全长效化、机制化的外贸发展机制,就成为有关部门、企业的重要任务。有关部门应积极构建交互式的企业国际经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及时发布海外信息发展和需求的同时,了解我国外贸企业的实际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对企业给予指导和帮助。

(课题组成员:张希颖 窦丽琛 张晓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