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标准化:让金融业说好“通用语言”
本报记者 王信川

金融标准不仅确保消费者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务,还有助于金融机构顺利打开国际市场。我国金融标准研制和应用的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业标准体系框架基本成形。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2010》称,“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标准化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标准体系,加快重要标准的研制和发布,通过加大金融标准实施力度,提高金融行业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重视标准应用的理念正逐步成为我国各金融机构的共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东荣表示,我国金融标准研制和应用的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业标准体系框架基本成形,数据标准在金融业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金融服务水平的升级。

有关专家认为,金融标准是金融行业需共同遵守的统一规范和通用语言,不仅确保消费者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务,还有助于金融机构顺利打开国际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近年来,为顺应标准国际化的大趋势,在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引导下,我国金融业加大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及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

据李东荣介绍,我国在2004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个人理财委员会的成员,近年来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发工作有序推进,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共发布金融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89项。

金融标准化显著推进了金融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加强了信息技术手段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为此,央行加强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合作,不断研制和发布了一系列与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在2004年发布《银行信息化通用数据元》、《银行信息化通用代码集》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和发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银行卡卡片规范》、《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银行卡联网通用技术规范》等标准,内容涉及基础数据元、代码、接口规范、术语、报文、数据、金融工具设计、印刷技术参数等标准,有效指导、规范了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

金融标准化有效促进了金融业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金融标准在征信领域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2006年,央行发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3项系列行业标准,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和风险防范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信用依据,为评级市场的培育和规范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2006年至2009年,央行先后发布《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等3项行业标准,促进了不同途径数据的整合和信息共享。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放贷款、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设施。

金融标准为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央行组织各金融机构先后制定了24项银行卡业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对于巩固银行卡联网规范,支持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用卡安全方便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金融IC卡标准的发布实施,极大提高了银行卡交易的安全性,满足了一卡多用的迫切需求,促进了手机等移动支付工具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

金融标准促进了金融电子支付工具的规范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新的业务、产品、服务领域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要求日益迫切。自2009年开始,央行组织力量开展了电子支付术语、代码、数据元、数据格式等标准的研究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有效加强了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提高了各参与方防范风险的能力,有力保障了金融业安全稳定运行。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