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开局之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持合理增长速度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抓住机遇 主动调整 促进可持续发展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上)

放眼全球,随着新产业变革的到来,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我国也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GDP增速8%,是全国各省市区中的最后一名,但这次“垫底”恰恰是北京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之举。北京主动实施的“控车市、调楼市、首钢退市”等一系列调控措施,把增长速度降了下来。

北京的情况在我国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有代表性。主动调整经济增速的深层背景,是我国已经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此,有专家评论,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调整结构就必须把增速适当降低。一列高速列车在行进,要拐弯怎么可能不降速呢?

放眼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正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原有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各国普遍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美国在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受到冲击以后,提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实现“再工业化”以及出口贸易五年倍增计划;欧盟制订了面向2020年的战略规划;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等国也纷纷推出了战略和经济上的转型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早在本世纪初,德国就提出并实施了10年规划,从而使德国在经济危机中成为欧洲最早复苏的国家,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世界科技正酝酿新的突破,产业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发达国家普遍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以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

这种全球性的经济格局调整和转型,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倒逼机制,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从国内经济数据来看,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1%,与第一季度的9.7%和第二季度的9.5%相比,增幅有所回落。

“经济增速放缓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经济平稳回调说明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结构调整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但长期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矛盾,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推进结构调整是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的根本举措。

专家表示,增速放缓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最佳时机,同时我们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动力进一步加大。应在保持合理速度的同时,挖掘需求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适时微调

着力解决深层矛盾

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度重视,其战略意义是着眼于中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今年已经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

对于日益显露的矛盾和失衡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有着清醒认识并及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其战略意义,就是要着眼于我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最近一段时间,便连续出台了多项举措: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有保有压;11月14日,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较好地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七大行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这些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未来前景相当广阔;机械、医药等行业生产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上半年,全国18个省份GDP增速超过13%,除天津外,增速排前10名的全部来自中西部省份。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

增强长期发展动力

调整经济结构既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为了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经济结构变动较快时期,需要我们充分认识这一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

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企业的金融环境趋紧,小微型企业困难较大;二是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三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靠投资推动增长的情况;四是收入分配格局中不合理的部分没有根本改善。由此可见,不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专家表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难点和关键在于调整利益格局,症结在于经济体制机制尚有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使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同时,我们要看到世界范围内新产业变革的大潮正汹涌而来,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最新成果,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能否占领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现今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保证。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只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我国就可以实现2020年比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和估计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