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小企业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吸纳第三方注资 发挥融资新效用

核心阅读:法院审理案件追求的效果是社会、企业、职工的多方共赢。

对于因一时资金周转困难但有经营前景的企业,在只要引进第三方资金,尚有盘活可能的涉诉企业,常熟法院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主动为企业寻求新资金注入,帮助企业引进第三方资金,“放水养鱼”,为企业赢得新生,从而保证企业职工的稳定,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苏州锡宇纺织有限公司因借贷较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承办法官温建调查了解到,这家涉诉企业规模较大,只要引进第三方资金,企业尚有盘活的可能。支塘法庭联系了支塘镇招商局。

与此同时,周志锋的富尔威纺织厂正在为扩大规模而焦急,由于厂房小,生产出来的绒毯多得没地方放。

支塘镇招商局获知这一信息后,找来双方洽谈。在法庭、镇招商局主持下,只经过两轮谈判,就达成协议,富尔威纺织公司以1000多万元的资金注入,进驻苏州锡宇纺织有限公司。

第一次与法院打交道的周志锋没想到,法官办案这样人性化,效率这样高,很快厘清了债权债务关系、安置好职工。苏州锡宇纺织有限公司在注入资金后重获新生,企业的设备继续运转、工人继续工作。而同时,富尔威的厂房规模也由原来的50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2万多平方米,产值从2009年的8000万元快速增长到今年的2亿元。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如果自己找厂房,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通过厂房盘活资产,最快捷,省时省力还省钱。”周志锋坦言,当时就是因为有法院的参与,才让他放心地注入资金。事实证明,在整个过程中,法院处理得相当完美,工厂重新投入经营后,没有一起债务纠纷找上门来,让企业能够专注发展。“这说明法官的人性化办案。”

“给企业一个缓冲机会,也许就活过来了。”法官温建说,“坐堂问案,直接宣判,很简单。如果当初一判了之,也许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再生的机会了。我们法院追求的效果是社会、企业、职工的多方共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