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用修复
整改企业的“还魂丹”
绿色政策不是以惩罚、关闭企业为目的,而是让企业走向生态发展之路

绿色信贷政策给企业戴上“紧箍咒”,信用修复又为企业提供“复活”的机会。“‘有保有压’的绿色政策并不是以惩罚企业、关闭企业为目的,而是通过要求环境整改,让企业在绿色生态的条件下起死回生,在根源上培养企业重视环保的意识。”南通市环保局局长陆伯新说。

南通市在绿色信贷制约企业的基础上,辅以信用修复的联动机制,帮助“迷途知返”的“红色、黑色”企业逐步走向生态之路。

“过去是企业消灭环境,现在可是环境消灭企业。如果我们没有及时修复环境信用,企业就死了。”亚联针织柒整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其顺面对绿色信贷机制的推进,坦言吃尽了“污染亏”。

宫其顺告诉记者,他的企业2007年被评为红色等级,原有的800万贷款银行要求提前返还。重压之下,为了修复企业环境信用,再续资金链,公司投资600万对防治设施进行改造,经环保部门检测达标后,2008年7月由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出具证明,为该公司修复环境信用。银行系统立即为该公司恢复了贷款,维持着黄色等级,信贷额度保持不变。但该企业2010年由于设备老化再度被评为红色企业,因而企业再次投入258万对水污染防治设施进行了扩充。

记者采访时,企业整改刚刚通过验收,3日内南通市环保局将对其环境信用进行修复,届时企业将恢复1500万的信贷额度,重获生机。

据了解,《南通市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办法》实施以来,共有23家在环保上存有“污点”的企业利用信用修复制度重新获得了金融部门信贷支持,总额已达8.91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