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杂谷”与高产梦
本报记者 雷汉发

“让小作物成为大产业”,这是河北张家口农业科技人员推广“张杂谷”时喊出的口号。“张杂谷”是谷子新品种,高产耐旱。如果上面这个口号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说小一些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说大一些甚至能够改变世界粮食生产格局。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张家口万全县高庙堡乡大张窑村,从田垄上放眼望去,高低不平的地块全部被金黄色的谷子覆盖,各家各户农民正开着农用车和小三轮忙活着。

“今年我家种了2.3亩谷子,尽管遇天旱,但每亩仍然打了600多公斤,预计收入能够比种玉米多出上千元。”村民刘永义对记者说,“我们已经好多年不种谷子了,种谷子虽然旱地和水浇地都能有收成,但每亩产量不过100多公斤,远不如玉米四五百公斤收得多。但大前年,我家又重新种上了谷子。原因很简单,市里全面推广张家口农科院发明的‘张杂谷’。我试着种了1亩‘张杂谷’3号,收了5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5元多,比亩产750公斤的玉米还能多收入500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栋介绍,全村有耕地1650亩,过去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因为有机井,一般都能浇上水。如今面对连年的干旱,机井很多时候派不上用场,村民们又拾起谷子这种旱地农作物。谷子不像玉米那样需水、肥必须得跟上,用的人工也比玉米少。大前年,村里试种“张杂谷”3号,坡地亩产300至350公斤,水浇地亩产450至500公斤。去年改种“张杂谷”5号,水浇地亩产达到500至600公斤。今年天旱,“张杂谷”最高亩产仍有600公斤。由于小米每公斤售价比玉米至少多出2元钱,这些年村民种“张杂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半干旱地区如此,全干旱地区又如何?记者来到宣化县赵川镇拒兵堡村。在村民郭万生家,仓房里堆满了刚装好袋的“张杂谷”。郭万生告诉记者:“我家22亩耕地全是旱地,去年种了6亩‘张杂谷’,亩产450公斤,比种常规谷子产量高出一倍多。今年增加到8亩,尽管天旱得几乎没下过一场透雨,但收成还不错,有2800多公斤。”拒兵堡村党支部书记江玉兵介绍:“村里没有水浇地,干旱年份‘张杂谷’的优势非常突出。去年全村种植600亩,今年增至1000亩,明年打算再增加1000亩。”

宣化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总面积63万亩,其中旱地面积达到32万亩。近3年来,通过政府大力引导,谷子种植面积增加了10多万亩,达到13万亩。“农民重新种谷子,这是自然条件和科研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宣化县李家堡的谷子机收现场,副县长冯仲君这样说。

在张家口农科院实验室,记者见到“张杂谷”的主要发明人赵治海,这位30余年扎根谷子研究的汉子快人快语:“刚从保定授课回来,培训准备出国推广‘张杂谷’的科技人员,马上还得去山西,进行新的课题研究。越忙越高兴,因为咱科技人员的职责不就是推广科技成果吗?”拿出数十串谷子,赵治海给记者介绍:节水,是世界性课题。谷子耐干旱,但最大不足是产量低。为此,我们院几代人始终不懈进行谷子品种的高产实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比如“张杂谷”3号最高亩产达到了843公斤。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当年参加“张杂谷”科研成果鉴定会时说,“张杂谷”的大面积推广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中旱地占55%,如果能恢复1亿亩旱地种植杂交谷子,不仅能够减少用水100亿吨,同时可以为国家增产粮食400亿斤。

张家口市农牧局副局长闫洪泽对记者说,谷子推广不仅需要扩产,还需要精深加工。作为杂粮,小米不像玉米那样可以用作饲料,培育初加工深加工企业,增大市场需求,是加快谷子产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他说,张家口已在全力开展这项工作。比如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就在“张杂谷”初加工上进行摸索,经土地流转,在蔚县建设2000亩种植基地。采用传统石碾加工谷子的方式,保持小米原有的营养成分,制成礼盒销售到北京等地,每公斤小米卖到7元。张家口北宗黄酒酿造有限公司也在怀来县沙东公路西侧建设以“张杂谷”为原料的黄酒生产基地,目前年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的生产线已经进入设备调试期。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