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稳物价 保增长 宏观调控取得成效
——国民经济继续朝着预期方向平稳健康运行(上)
本报记者 贺浪莎 刘 畅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右安南桥的杨金铭大妈近来感觉菜价便宜了不少:“尤其是蔬菜最明显,价格比先前最贵时降了三分之一。”杨大妈的感觉得益于有关部门为稳定“菜篮子”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5%,6月份以来首次回落至6%以内。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平稳健康运行。

抗通胀 稳物价

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出现一路高涨态势,今年7月份创下了6.5%的峰值。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控制货币发行、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好流通、加强监管以及补贴低收入者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在今年初陆续推出。

在货币供给方面,央行收紧了流动性“总闸门”,今年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并3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共0.75个百分点,同时加大了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央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已从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调至13.0%,货币信贷增长也已向常态水平回归。

同时,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结构性扩张增加有效供给,极大地缓解了物价上涨压力。今年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对农民的利益保护机制和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努力健全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对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打下了坚实基础。

调结构 保增长

“平衡木”上见真功

在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还要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而在稳物价和保增长之间如何取得平衡,考验着宏观调控的智慧。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偏紧,市场出现了对中国经济会“硬着陆”的担心。由于中央宏观调控注意处理好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以及抑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确保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增长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1%,低于一季度的9.7%和二季度的9.5%,显示经济同比增速已逐季回落。专家普遍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会继续回落,且降幅仍将比较稳定。“经济增速适度放慢,不仅有利于控制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表示。

应当说,今年经济增速的温和回落主要靠的是“调结构、转方式”。一方面,调整信贷结构,把握投放节奏,让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税费改革,让财政投入更多地惠及百姓、让利于中小微企业等。

尤其是在下半年,财政政策开始频频“出手”:从9月1日起,新个税法开始实施。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个税收入已比8月份相应减少130亿元左右。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两个月来,工薪阶层的纳税人减少,个体工商户的税负也明显下降;从明年起的3年内,我国还将对小微企业免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将对扩大就业、保障经济社会“毛细血管”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专家普遍认为,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仍将是未来宏观调控的重点。 (更多报道见六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