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要买国外的高档消费品,很多人要托出国的朋友千里迢迢带回;如今,在不少内地县城的商店里都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百姓消费生活的变化是我国对外贸易巨变的一个缩影。
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采取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进口便利化、完善进口促进体系等多项举措扩大进口,积极主动地推进贸易平衡战略,在全球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扮演着向全球输出总需求的重要角色,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过努力,我国进出口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2009年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1000亿美元,2010年又进一步减少126亿美元,预计今年顺差占GDP的比重将下降到3%以内。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10年来,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当地员工接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国外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由于进口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过去10年共节省开支6000多亿美元,欧盟每个家庭每年可以节省开支300欧元。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接近1.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我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也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
由量的变化到质的提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多边贸易体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21.6%,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再创新高,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贸易规模日趋扩大,地位不断上升。”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说。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比重由2001年的4.3%提高到2010年的10.4%;进口总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1.7%上升到2010年的9.1%。
在贸易大国的道路上快步前行的同时,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平衡”的目标,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出口品牌,进一步提高外贸商品质量效益。
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在结构上不断优化。加工贸易在整个外贸中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47.4%下降到了2010年的38.9%。与此同时,其增值率从2001年的56.9%提升到了2010年的77.4%。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转变,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成为加工贸易主导产业。此外,我国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在对传统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总体平稳增长的同时,对新兴市场出口较快增长,比重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国外贸增长呈现价格和数量协调拉动的新变化,外贸商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10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有力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对外贸易增速均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贸易顺差占同期GDP比重平均达4%;2010年,仅进出口环节海关税收就达1.2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5.1%,加上与外贸关联度较高的外资企业税收,外向型经济带来的税收占全国总税收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其中60%来自农村转移劳动力。
——推动产业升级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经验,出口行业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推动了“中国制造”整体质量的提升及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形成了一批产能居世界前列的优势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近2.7倍。制造业进出口总额增长近5倍。
——缓解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制约。通过进口国内短缺资源,有效缓解了资源制约瓶颈,拉长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
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站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起点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依靠资源消耗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为主要竞争力的中国外向型经济本身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未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仅要着眼于成为贸易大国,而且更要着眼于成为贸易强国。
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在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向来自全球的政经界人士表示,中国将以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提高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能力,更加注重从接受既定规则向更多地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全方位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