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农村对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世纪头十年扶贫成就巨大

范小建: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9422万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2.8%,中国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在过去的十年当中,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277元增长到去年的3273元,年均实际增长8.1%,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658元增加到11170元,年均增长17%;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23元增加到559元,年均增长18.3%。

这些数字的背后,凸显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广大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是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取得的成果。

吴忠:对您讲的这些变化我们有很深的感受。重庆市黔江区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地区,黔江人民在与贫困作战的过程中曾经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新世纪头十年,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以及采取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一系列的措施,黔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区贫困发生率由2001年的50.8%降低为2010年的13.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10元增长到3912元,增长2.6倍,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基础设施也改善明显,建成了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村村通电;在公共服务方面率先在渝东南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全区乡镇的建制村建立了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前年开始,区财政拿钱,实施“蛋奶工程”,现在已经扩大到为所有农村初中和小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

范小建:重庆市的工作力度是比较大的,成效也比较显著,应该充分肯定。重庆市这两年实施“千村脱贫”、“万元增收”等工程和“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市里各级干部和贫困农户结对子,进行帮扶,力度非常大,我认为效果很好。

张孝明:我就是黔江区搬迁扶贫政策的受益农民。搬迁之前,我们住在深山里,交通条件相当恶劣,去政府办事要走两个多小时,买生活用品和种子、肥料完全靠肩挑背驮,一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后来政府出台了政策,鼓励居住条件恶劣的农户搬到指定的地方建房,国家补偿1万元钱。新居离城区很近,交通很方便,这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在政府的引导下,原来规划3年完成搬迁,结果两年就搬完了,一共搬了105户。我家原来很穷,搬迁后,在政府的引导下开了一个小超市,当年收入接近2万元,今年能达到2.5万元左右。

宋存汉:说起扶贫开发成效,我们也有切身的体会。我们赞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政策使全县25万人受益。特别是新世纪头十年的成效很明显:一是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十年间,全县共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053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836万元。二是贫困人口有效减少。在国家和省扶贫标准逐步提高的情况下,2010年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0.7万人减少到8.3万人。三是基础条件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全力实施“行业扶贫”,整合部门力量,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全县103个贫困村基本解决了“水、电、路、讯、校、医”等问题。四是产业化扶贫成效明显。赞皇县山区面积大,生态资源丰富独特,县里提出了加快发展大枣、核桃等特色产业的产业化扶贫工作思路,培育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特色产业。五是移民搬迁稳步推进,使搬迁贫困群众走出大山,转变观念,转移产业,实现易地致富。

范小建:河北除了你刚才讲的这几个大的方面之外,还有一个工作做得很突出,叫做“细胞工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紧紧瞄准贫困户家庭,来落实各项扶贫措施,这项工作效果也非常明显。

李彦民:说起扶贫开发,我很激动。我们村在大山里,条件很差,思想也不够解放,如果没有扶贫开发的带动,我们村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的变化。扶贫开发引导我们村搞核桃特色产业,县里整合资金,连片开发一千亩荒山项目。现在村里道路全部修成了水泥路,种植养殖大户越来越多,带动了全村农户增收和产业发展。可以说,扶贫项目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铺好了一条路。

范小建:当然,各地扶贫投入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投入多一些,有的可能少一些。我昨天看了你们川房村的材料,我估计你们村累计的扶贫投入还是不算少的。

李彦民:我们村各方面整合的扶贫资金总数是460多万元。

范小建:一个村如果能够投入400万元左右,应该说还能办些事情,但从总体而言,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刚才你们都谈到了移民搬迁。我们扶贫系统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提出的要求,也确确实实做了几件事情:一是移民搬迁,根据我们的统计资料,这十年移民搬迁的人口有770万人,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你们谈到的移民搬迁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二是整村推进,这十年来大体上实施了12万个村,占整个农村的比重接近五分之一。三是劳动力转移,这些年由扶贫部门所承担实施的“雨露计划”,培训的人员有400多万,通过培训的这些人就业率能够达到80%以上,收入水平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四是产业扶贫,粗算了一下,产业扶贫的受益对象也有400多万人。除了这些,我们近些年还搞了特殊的试点,比如说我们在边境地区、地方病高发区等地也搞了一些专项扶贫,都取得了比较积极的进展。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们国家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明确地讲,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了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