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舟飞船将加速民用航天产业崛起
本报记者 曹红艳

伴随神舟八号飞船安全返回,历时一个半月的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飞船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犹如一台精美绝伦的科技大戏,圆满地拉上了帷幕。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完美对接不仅是航天技术的一大进步,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它必将带动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转型与升级。

高端印刷设备卫星式柔版印刷机、化工生物工程的核心单元苯烯酸反应器、输油管线所需的大型油泵等等,这些设备都曾因国内无法生产而需要高价进口,是航天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彻底改变了这种被动局面。因研发、生产液体火箭发动机而著称的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凭借航天技术优势研制成功卫星式柔版印刷机,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打破国外垄断,已占领国内市场一半份额;同样采用航天技术设计加工的苯烯酸反应器,将苯烯酸反应器的价格从1.2亿元降低为2000万元,获得国内75%的市场份额;西安航天泵业利用航天发动机流体技术研发成功的某型油泵,使该油泵价格从300万元降至160万元左右,产品订单目前已排至数月以后。

航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常人眼里,航天就是用一台发动机推动火箭,托举着卫星或者飞船,把它送到预定轨道以实现其功能。而这背后的工程体系却是非常繁杂的,就一台发动机来说,它可能含有上万个零件,这上万个零件又涉及若干种材料,涉及数十种、上百种工艺,这些工艺在满足航天发射的同时,又可以衍生出各种民用产品,应用于食品、化工、生物制药、卫星通讯等领域,加上航天技术具备的严格生产标准,从而可以以更高的可靠性提升民用产品品质。当前,我国一大批航天科技创新成果,正迅速转入民用领域,占领高端市场,不仅体现了技术能力提升,更带动了全球产业的成本降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民用航天作为我国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这一产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数据显示,近年来出现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牵引下研制完成的,还有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批转为民用的航天成果正显示出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商业机会。

仅以迅猛发展的卫星应用产业为例,现在,我国南海的很多渔民已习惯于通过渔船上装载的北斗海洋渔业船载信息终端定位导航,与家人或相邻渔船保持短信联系,获取气象、渔业市场交易等信息。按照规划,明年我国将建成由1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到2020年左右,我国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后,系统性能将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据保守估计,到2015年,仅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规模就将达1500亿元。

再看正在蓬勃发展的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今年初,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被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出台政策,加快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发展。1987年我国利用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成功进行农作物种子的太空搭载试验以来,至今已先后利用15颗返回式卫星和8艘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和材料,目前已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9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随着航天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农作物产量提高等效益已经逐步凸现出来。

从婴儿用的尿不湿到医院重症病房监护室,从方便面中的蔬菜包到气象服务,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所言,航天技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迄今为止,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共投入350亿元。按照美国、欧洲等多家研究机构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应可预见,我国民用航天产业的市场空间无比广阔。

神舟飞船的一次次登天返地,催生了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桂林等一批航天科技产业园区,更加速了我国航天民用产业的崛起。

神九、神十值得期待!航天民用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