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钢企盈利能力需标本兼治
钢铁业专家、教授级高工 陈子琦

近年来,钢铁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产量高、效益低,进入了微利时代。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会员企业,下同)利润总额897亿元,销售利润率2.91%,远低于全国工业6.2%的平均水平。2011年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564亿元,销售利润率3.14%,在全国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位列倒数,若扣除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因素,主营业务利润率仅2.55%。钢铁企业效益低下,不仅投资者难以得到好的回报,而且制约企业发展。

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因素,内因是长期以来粗放增长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包括结构不合理、资源保障程度低、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总体看,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主导,单纯指望市场价格出现转机使企业走出困境是不现实的。钢铁企业需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抓住“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机遇期,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全方位提升盈利能力。

推进结构调整,降成本增效益

一是调整工艺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一般钢铁产品的原料和能源成本约占总成本的80%,是影响生产成本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大中型钢铁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例如,能耗平均高10%左右。差距就意味着潜力,企业应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装备代替落后装备、实施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这样既可有效降低成本,又有利于缓解节能减排压力。

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附加值越高的产品,原料和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小,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越小。因此,企业应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用先进、高效、节能、节材产品代替低档落后产品。

三是推进联合重组,发挥规模效益。实施联合重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费用。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2000万吨以上大企业平均吨钢利润210元,高于2000万吨以下企业145元的平均水平。换言之,2000万吨以上大企业用46.32%的粗钢产量实现了57.1%的利润,其中宝钢集团用7.03%的粗钢产量实现了26.33%的利润。大企业利润率相对较高,既有技术先进的贡献,又有规模效益的作用。

加强资源保障,破解“瓶颈”制约

一是提高国内资源掌控能力。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例如,通过投资勘探、购买矿权、参股等方式掌控资源,扩大铁矿石生产规模,研究开发利用特殊矿、深部铁矿、低品位矿等。通过与煤炭企业合资、参股以及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稳定煤炭供应渠道,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投资建设以及对外参股、并购等,增加权益铁矿数量。此外,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到国外建设钢铁厂,以及参股、并购国外钢铁企业等,亦是利用国外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盈利空间

我国与世界钢铁强国的主要差距之一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掌握程度较低,产品档次低且同质化严重,过度依赖价格竞争。增强创新能力是提升盈利空间的重要手段。

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尽快将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以上,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二是积极研究应用先进技术。例如,特殊矿、深部铁矿等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高效冶炼技术,洁净钢生产技术,细晶(超细晶)轧制技术,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在线强制冷却的新一代TMCP技术,钢材性能在线监测、预报、控制技术等。

三是研发生产高档次关键钢材品种,生产高强度、小公差、耐腐蚀、高效节约型的高档钢材,获取超额利润。

发展服务型制造,延伸价值链

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钢铁行业未来市场空间主要来源于向高端的提升以及服务的延伸拓展,品种、质量、服务是未来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钢铁企业需要发展服务型制造,使服务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通过服务活动实现稳定的客户价值锁定,实现增值和自身利益诉求。通过提供钢铁产品延伸服务、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全程参与设计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钢材服务中心等方式,促进钢铁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延伸价值链。这是破解效益低下困局的有效途径之一。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