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四川巴中市在通江县试点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4年后的今天,试点项目区农户人均纯收入由项目实施前的2443元增加到3856元。
在巴中,“连片扶贫”的新机制使每一笔扶贫资金都发挥出了酵母作用,使项目实施地不断强筋壮骨。
目前,该市已完成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投资8.6亿元,今年,巴中将新启动实施60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覆盖190余万人。
“打捆”资金 整合力量
“过去为何年年扶贫不脱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撒胡椒面,缺乏整体谋划和整合力量。”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分析说。
如何发挥资金的牵引作用?巴中市把试点资金作为黏合剂,使各类涉农资金围绕扶贫开发有序集结,使原本分散的资金形成了拳头效应。
按照项目扶持、群众参与、社会帮扶的多元化投入方式,巴中市将相关部门的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向试点片区倾斜,实行统一规划项目、统一下达资金计划、统一调度整合资金、统一报账审核的“四统一”管理机制,形成目标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定在连片区的资金整合捆绑机制。
通江县空山片区第一期试点补助专项资金仅950万元,这笔资金充分体现出酵母作用,引出了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9大类45个涉农项目资金7941万元,加上相关财政配套资金330万元、社会资金250万元和群众自主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总金额超过了1.1亿元。
产业扶贫 “造血”共赢
200亩水产养殖休闲区、150亩大棚蔬菜种植区、200亩葡萄园区和500亩杂柑展示区……在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这样的特色产业园目前遍布整个项目实施区域;邻近的渔溪镇因地制宜,瞄准市场,在全镇布局了莲藕种植示范村、核桃种植带等“造血”功能强的中长期产业。
扶贫必须扶产业,才能变“输血”为“造血”。这是巴中实施连片扶贫得出的成功经验。
通江县项目实施区域建起了茶叶产业路,把以前分散的永安镇华家坪茶场、火天岗茶场以及铁溪镇的罗村茶场连成一片。由小环线连接起来的茶场面积已经超过了4万亩,通过发展富硒茶叶产业带,预计3年后规模将达到10万亩。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江茶叶产业带有1万余名村民把土地全部拿来入股,由康梦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肥料。茶叶投产后,一亩茶叶加上公司10%的红利,每年至少可收入5000多元。
不少企业看中了巴中茶叶发展潜力,纷纷与当地茶农协商扩园、投资在茶叶产业带建茶叶保鲜厂和茶叶加工厂。
“工厂建在园区不仅茶农不愁销、收入稳定,企业也有利可图,实现了双赢。”通江县县长赵万先说。
巴中实施连片扶贫开发,以整片推进为基础、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引进业主带动,发展大户推动,建立专合组织互动”等发展模式,形成产业开发的规模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10年前,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不过1000元;到2010年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47元,年均增长13.6%。按照发展规划,经过5年努力,巴中扶贫连片开发将实现全覆盖。
■ 延伸阅读
巴中经济开发区建设提速
本报讯 记者钟华林、通讯员罗谢张报道:10月28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的巴中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安置还房两个项目开工。西博会项目签约后仅8天即开工建设,创下巴中重大项目自签约到开工用时最短纪录。
当天,成都建丰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5亿元兴建的建丰林业产业园也在巴中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多个项目的落地开工,标志着巴中经济开发区进入全面快速开发建设阶段。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采取“BT+EPC”投资建设模式加快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安置还房,总投资30亿元以上,建设工期24个月;成都建丰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拟投入20亿元,其中15亿元在兴文新区兴建建丰林业产业园,投入5亿元在巴中市内建工业原料林基地,两年基本建成,预计到2015年,年产值将达10亿元,年上缴税金8000万元。
据悉,近期成都元冠科技有限公司、达州福兴建材有限公司等多个重大项目也将陆续在巴中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22.6亿元。
巴中于今年5月正式确定建设以兴文新区为核心的巴中经济开发区。经开区位于市区东部兴文镇,规划区可建设用地面积22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达4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区域主要分为工业园区、城市公共服务区和商业区。按照“产城一体、城园相融”的发展模式,建设森林城市目标,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城崛起,着力把新区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两化”互动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生态宜居都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