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升级拉动彩电业内需市场
本报记者 庄光平
各种新概念新技术的涌现,有力地拉动了彩电业内需市场的增长。 本报记者 徐 红摄

导读 2011年彩电业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日前新鲜出炉。从今年1至9月份的情况看,彩电业产销增幅不如年初预期,甚至上半年出现了小幅萎缩,但从第三季度开始,行业的产销情况有所恢复。虽然彩电业整体增速放缓,但企业经营质量有所提高,彩电企业正处于转型深化阶段。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5个彩电产业聚集圈已经形成。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丰富,国内企业的话语权也在逐渐增强。

彩电市场在经历了上半年的量额齐跌之后,在第三季度,市场回暖迹象明显。整机厂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新产品新概念不断涌现,加之促销资源投入的加大,家电下乡政策结束期的翘尾作用,中秋、国庆促销期提前拉长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共同推动了第三季度彩电市场超预期快速发展。

内销市场供求两旺

据市场调研机构奥维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彩电行业零售市场销售规模为996万台,同比增速是10.7%。其中液晶电视零售规模为878万台,同比增长16%;等离子零售规模为70万台,同比增长38%;CRT零售规模为48万台,同比增长-47.2%。

经历了第一季度行业量额齐跌,二季度基本持平的情况后,进入三季度,彩电城市市场的销量被激发出来。7、8、9月份销量分别为273.8万台、284.3万台和44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3.2%、8.8%和11.5%。

平板电视上游核心部件供应充足,价格持续走低,为整机厂商留出了利润空间。“6月份以后,面板持续供过于求以及价格持续走低,为彩电企业开拓了营销空间。”奥维咨询副总经理金晓锋介绍说。以55英寸LED背光面板为例,价格从年初的680美元下降到了590美元,降幅达13%。

从数据分析看,第三季度的销售增长主要来自城市。“三季度厂家促销宣传密集,城市市场之前的观望情绪被激发,市场实现了一定的井喷效应。”金晓锋说,TCL30周年献礼等厂商促销活动,以及大中、国美等大型连锁店的周年庆典,均在第三季度大幅拉开了帷幕。除传统促销手段,内购、团购、网购等新型营销模式也被普遍应用,且对销量的增长效果明显。

外销不振需要强化

欧美经济不景气也拖累了我国彩电出口。今年1至8月,我国彩电内销量为2495.2万台,同比增长1.7%;国内电视出口量达3962万台,较去年同期下跌2.6%;出口额为83.7亿美元,同比下跌5.4%。

“2011年第三季度,受发达国家需求疲软、经济复苏缓慢、新兴金砖市场处于开发阶段、全球通胀的影响,全球彩电产业增速减缓,总出货量低于预期。”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分析说。

白为民认为,国产品牌对于国内市场比较主动,而对海外市场拓展力不足。“国内市场上,本土品牌可以占到市场70%的份额,但是出口相对于内销比重还是偏低。”白为民说。目前,国产彩电有73%在国内销售,只有27%出口海外,这与我国全球彩电制造基地的产业地位不相符。白为民希望,国产品牌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下功夫研究多元化的技术方案,迎合不同国家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技术升级寄望未来

新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掀起了升级消费潮流。“智能电视”刚开始普及,“云电视”又粉墨登场。在上游芯片企业和整机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彩电智能化趋势在2011年有了新的发展。智能电视的价格已经稳步下降,渗透率随之上升。2011年8月,国内智能电视销售13.9万台,环比增长11.1%,销量渗透率达10.4%。

此外,在三网融合深入的背景下,国内厂商纷纷推出了智能电视的升级版——“云电视”,推出了以平板电脑为主的多屏互动产品。整机厂商想从电视制造商变成内容提供商的转型越来越明显,行业之间开始了一轮新的就智能电视和“云电视”为主题的商业模式探讨。

对于未来,白为民在《2011年彩电行业运行分析与趋势展望》中预计,“2011年全年彩电行业将呈现产能过剩、城市家电拥有饱和度持续上升、受楼市影响家电需求下降、鼓励性政策刺激作用逐步递减、发达国家市场持续低迷等特点;2011年到2015年中国将超过北美和西欧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市场,总出货量将超过5000万台”。

另据奥维咨询预测,第四季度彩电市场销量预计为1269万台,其中液晶电视销量为1126万台。全年彩电销量预计为4203万台,液晶电视3695万台,其中智能电视预计将达到329万台。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