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里管会”管出新气象
本报记者 吴 凯 杨学聪

现在,路过上海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光复里和合德里的人,几乎都会碰到挂着工作证、戴着黄袖标的“志愿者”。站在社会管理一线的他们,既是“治安员”、“保洁员”,又是“消防员”,一天到晚穿梭在弄堂里,忙个不停。

沈保玉就是这样一位志愿者。见到他时,他正用木板处理弄堂门口被压碎的窨井盖,用木板严严实实盖上,踩实,“今天先这样,明天找专业的人来修。”

虽紧邻武宁路商业街,背靠苏州景观河,光复里和合德里却是地道的棚户区。一条条弄堂密如蛛网,最窄处仅容2人侧身而过,下雨天连伞都撑不开。大约4000户居民中,四成是外来人口,环境特殊、人员复杂、设施缺乏。

如何改善旧里生活质量,使环境变美、居民安居、邻里和睦?长寿路街道在调研中发现,旧里有一批老居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熟悉邻居、热情淳朴,多处于退休或协保的赋闲状态,何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呢?于是,街道每月给付一定补贴,使他们成为居委会的“左膀右臂”。试点一段时间后,正式组建光复合德旧里管委会,治安巡逻、矛盾排查、卫生保洁、孤老扶助等14项管理服务下沉到里管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民间自主管理方式运作。里管会主任由居委会推荐、居民选举产生,15名成员也是小区常住人口,包括一些外来务工人员。

沈保玉就是里管会15人团队中的一员。半年来,他在这条弄堂里铺过柏油路,清理过窨井、阴沟,给居民装过龙头、上过顶棚,最常做的事就是巡逻、调解邻里纠纷。“为居民办事就是为自己办事。”沈保玉说。

短短数月,变化悄然发生。过去,下雨积水渗进居民家中,弄堂里满是垃圾、污水。现在,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下水道畅通了,多半老房子外墙整修一新。垃圾山变身成了健身场,居民在这里锻炼身体、晾衣服、晒太阳,好不惬意。里弄里还更换了灯具,亮堂起来了,与派出所联网的20个摄像头给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在光复西路58号由居委会会议室改建成的里管会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趁巡逻间隙在这里休整的里管会主任许崇岩。这个四十多岁的精瘦汉子,是这条里弄的老居民。“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为居民服务,未来的目标是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服务。”许崇岩说,他们每天在弄堂里巡逻4次,遇到哪儿路灯损坏、管道堵塞,马上拿来工具处理;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就不厌其烦上前劝阻……

光复里和合德里目前尚未整体改造,许多居民也没有经济实力另购住房。改善生活质量,需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和居民自我管理“双管齐下”。“同样的资金,用在别处是锦上添花,用在这里是雪中送炭。”长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闫法俊说,“服务做好了,居民心气顺了,自然就好管理了。”

眼下,里管会还有一块“硬骨头”要啃:集中整治74家弄堂店面,在总数不增加的基础上,划定“规划红线”、重整雨篷重拉电线。长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薛宝平说,由于老城厢内没有物业公司提供基本服务,只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托底”,探索以里管会服务“替代”物业管理。事实证明,里管会不仅承接了政府部门的职能,还整合了社区资源,使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参与度都得到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