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景 美食 民乐 民俗
将旅游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
贵州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黄果树陡坡塘瀑游人如织。 蒋兴勇摄

布依天籁苗乡情,峡谷之上有人家。黔西南州境内居住着3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旅游资源富集。

旅游开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在距离兴义市区最近的一个景点万峰林景区,由于游客逐年增多,农家乐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在上纳灰村,近些年先后开了7家农家乐,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每天要接待100多人吃饭。老板岑志新告诉记者,“店里聘了7个人帮忙,客人多的时候还有些忙不过来。现在已经把周围邻居的两间屋子买下来,打算扩大规模。”

农家乐可以解决村里多户人家的种养问题,带动周围农民致富。岑志新店里的厨师就是本地的农民,最多时一年可以拿到2万元。上纳灰村村主任陈天勇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真正让当地的老百姓富裕了起来。

在下纳灰村,整洁的街道两旁新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支书冯子荣正带着村民把广场上的土地推平。“为了迎接第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村里动员了许多村民来帮忙。”冯子荣告诉记者,“下纳灰村这两年的村容村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都离不开旅游的开发,现在村里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开农家乐,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到我们这里的美景,品尝到农家的美食。”

黔西南州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一些农村本地的艺人带着自己的手艺,走出了自己的村庄。目前,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则、查白歌节、土法造纸、布依戏、布依族勒尤、布依族高台狮灯舞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布依族的音乐“八音坐唱”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八音坐唱”的传承人韦利熙是一个民间乐器的行家,他告诉记者,目前兴义市有4个“八音坐唱”的演出队,演员都是当地的农民。“农闲的时候就到各个景点去演出,每年也都有几千元的收入。”

“八音坐唱”是当地布依族婚丧嫁娶或过节祭祀时举行的一种演奏形式。当地旅游发展起来之后,许多游客对这种演奏非常感兴趣,“八音坐唱”从而走出了村寨,走出了大山,来到了众多景区中,成为一种专门的表演。

“以前纯粹就是演奏,现在还增加了许多表演的元素。”韦利熙告诉记者,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布依族的民俗文化,让布依族的群众也有了新的生活。

黔西南州委书记陈鸣明说,要将黔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黔西南州虽然在贵州也是属于一个后发地区,但是经过努力,可以发挥后发优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本报记者 陆 敏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