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到京郊种菜去!
本报记者 陈莹莹

9月11号,北京一扫前一天的阴霾,迎来了中秋节假日的第一个艳阳天。10岁的小朋友张浩芃既没有去景点,也没有去游乐场,而是跟着爸妈来到了位于通州的农场,当了一把小菜农。

周末去哪里玩?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城市里的家庭。

今年年初,张宁在通州“笑得田园”农场花365元钱租了一块8平方米的地,使用期一年,不但有专人帮着制定播种和收获计划,还有人手把手地教怎么种菜;每逢蔬菜丰收,农场都会发短信通知。趁着放假,张宁带着全家来收获地里的韭菜和秋黄瓜,儿子浩芃是最兴奋的一个。

“左手抓住韭菜,右手拿着工具从距离地面1厘米的根部开始拉,一次割不断就来回多割几次。”上小学五年级的浩芃俨然成了蔬菜小专家。前几次来地里收获的经验,让浩芃已经能分辨出油菜、小白菜和蒿子秆。这片8平方米的菜地,被孩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小乐园”。

“真挺好玩儿,但不合算。”浩芃的奶奶收割完地里的蔬菜,顺便去田埂边采了一些野生马齿苋。老人说,从城里开车过来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土地租金加上路费,其实并不省钱。

“就是图一乐儿。”张宁说。收获完自家地里的蔬菜,小浩芃跟着大人去采摘农庄的西红柿和花生,他觉得将一颗颗花生从根部扯下来挺累,妈妈就趁机教育他:“你想想,农民伯伯也得这么一颗颗摘下来,他们更辛苦。”

“小农夫”、“蔬菜天地”、“小乖”……这里的100多块菜地每一块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不像人潮拥挤的热门景点,也不是能吃上现成饭的农家乐,而是靠自己的勤劳来收获有机蔬菜——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在京郊逐渐兴起,成了很多家庭的新去处。

“出远门时间不够,景区和农家乐人太多,所以就来到自家田里浇水、施肥、收菜!”赵延戴着贝雷帽和墨镜站在自家菜地里。他说,种菜不能光算“经济账”,还得看“附加值”。

家住通州的赵延则是循着小区里的有机蔬菜专卖店找到这里。今天,光是4平方米的土地里收获的大白菜就足足装了4个小推车。

“自己种地一是开心,二是安心!”赵延说,随时可以自己过来视察、随时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种出的有机蔬菜,吃着就是放心。

游客“不省钱”,其实农庄在这个“开心农场”项目上也并不挣钱。“笑得田园”不但免费提供所有的种子,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员工陈赫告诉记者,等到食堂、休息区和烧烤区等配套完善后,将聚集起更大的人气和名气,更多的土地开辟出来租给游客种,形成规模效应。等到那个时候,这里出产加工的有机蔬菜将拥有广阔的市场。

“北京好玩儿的去处太多,观光的生态园也很多,但拥有一块自己命名和耕种的土地,会牵引着游客时常来到这里。”陈赫说。

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健康和快乐;再算一笔账,小小的土地带来的是农场的高人气和假日的好心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