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转型发展 ③
从观光到度假 蓬莱旅游“游”向深蓝
本报记者 顾 阳 隋明梅 通讯员 姚莉莉

国内首个落实推动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山东蓬莱有望率先打造东部沿海重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这是一个高水平的旅游度假区规划成果,体系丰富且有创新,指导性强!”在近日举办的“《蓬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评审会暨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研讨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教授的一席话,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

山东蓬莱位于胶东半岛的最北端,濒临黄渤二海,是一座有着2100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拥有八仙过海的传说、海市蜃楼的奇观,更拥有我国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和四大古港之一的“登州港”,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经过多年努力,蓬莱已从过去的渔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蓬莱作为东部沿海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面临着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课题。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蓬莱市委、市政府富有远见地提出申报国家旅游度假区,对于加快蓬莱休闲度假业发展、推动蓬莱旅游转型升级,继而打造国家级的休闲度假型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程文栋说。

在当天的评审会上,《蓬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山东省第一部针对创建旅游度假区所做的规划。在全国,它还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之后,国内首个按照新的国家旅游度假区标准进行编制的首部规划。

率先发力,创建国家级度假区

“寻仙,读海,醉蓬莱”——寥寥数语,却将蓬莱这座滨海城市的魅力刻画得入木三分。

登上蓬莱阁,徜徉青山古迹,远眺碧海蓝天,让人神清气爽之余不禁感叹:“人间仙境”果然名不虚传!

过去5年,蓬莱旅游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全市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为10.1%,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7.7%。2010年,蓬莱全市共接待游客4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

数字的背后,是蓬莱旅游业谋求更大发展的强烈诉求。蓬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孙业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蓬莱的旅游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即从过去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升级,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

在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孙传武看来,蓬莱旅游的转型升级必须立足实际,在盘活现有观光产品“存量”的同时,高标准地提升休闲度假产品这一“增量”,实现蓬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蓬莱旅游业的“家底”,《蓬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课题组负责人、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培华教授深有感触。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和专家团队先后多次到蓬莱实地考察调研,“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基础,让课题组的专家们兴奋不已”。

“蓬莱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一流的休闲度假环境,比如滨海景观、气候条件,以及与法国波尔多、意大利西西里岛同纬度的葡萄资源等,都让这里具备了常年休闲度假的环境。”对于蓬莱,石培华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蓬莱山海连片、景城融合、岛城联动,其多位一体的空间布局,完全符合创建一个高标准旅游度假区所需的条件。

“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是蓬莱实现资源整合的新抓手,也是蓬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载体。”孙业宝表示,在山东省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大背景下,蓬莱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整合资源,以创新谋划“大旅游”

初到蓬莱,游客最向往的,莫过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蓬莱水城与蓬莱阁了——它们集港口文化、海洋文化、名楼文化、精武文化于一体,是蓬莱乃至胶东半岛最靓丽的“旅游名片”。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点外,蓬莱还有亚洲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融北方皇家园林之雄与南方私家园林之秀的三仙山风景区,以及艾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山东省拥有4A级以上景区最密集的县(市)之一。

“近年来,蓬莱先后完成了《蓬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蓬莱阁景区规划》、《蓬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多项规划,特别是这个刚通过的度假区总体规划,从一开始,我们就对照国家级度假区标准来编制的。”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滕建英说,借助高起点的规划,蓬莱确立了“丰富完善历史文化游、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游、配套发展专项特色游”三大旅游体系,将这些分散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蓬莱旅游的内涵得到不断提升。

为了使规划能真正“落地”,蓬莱在全国率先创新了管理体制,从源头上理顺了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姜福明告诉记者,蓬莱专门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设立了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各项决策的协调和落实。

“我们把过去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文物单位和景点,都划归度假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姜福明介绍说,不仅如此,蓬莱还将度假区内6个行政村从原区划中剥离出来,成立了蓬莱阁街道,由管委副主任兼任街道工委书记,真正把行业主管和区域直管落到了实处。

“蓬莱文旅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市场上已经树立起来了,蓬莱阁、水城等文化景点也都比较成熟,借助景区发展度假区将是蓬莱未来的一大优势。”魏小安表示,蓬莱度假区规划中提出“跳出蓬莱谋发展”、“整合周边资源,打破行政区划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是大突破也是大提升,将有力促进蓬莱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面朝大海,欲做蓝色经济“先行者”

游在蓬莱,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全方位的体验之旅。当你饱览完滨海美景、陶醉于蓬莱神话之余,好客的蓬莱人还会邀你品尝上一杯地道的葡萄美酒……

在蓬莱,一条18公里长的葡萄长廊,将葡萄酒文化体验与滨海休闲度假巧妙地连接起来。当地优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吸引了法国拉菲、烟台张裕、中粮长城等众多知名葡萄酒企业,截至去年底,已有66家葡萄酒企业、16家风格各异的酒庄入驻蓬莱,葡萄酒年产量达13万吨。

“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构建25万亩葡萄产业观光带;将旅游与工业相结合,建成一批‘花园式企业’;将旅游与城建相结合,融‘紫色葡萄和蓝色海洋’于一体,将度假区发展自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尽显葡萄海岸的浪漫度假风情。”对于蓬莱的未来,孙传武充满着自豪和期待。

“人间仙境、滨海休闲、美酒体验”,是蓬莱旅游的三大特色,也是蓬莱在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全力强化的旅游品牌。蓬莱市委常委、副市长石德彬告诉记者,未来5年,蓬莱将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力争实现游客接待量660万人次,年均增长8.7%,旅游总收入100亿元,年均增幅达19.5%,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中,真正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滨海休闲度假城市。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孙传武说,在项目建设中,蓬莱不仅要继续擦亮“人间仙境”的老品牌,培育“美酒体验”的新亮点,还要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先行一步”,实现向一流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跨越。

依托黄金海岸,这座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热度和速度拥抱着这片蔚蓝——

在西部海岸,蓬莱全面启动了西海岸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集约用海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让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拔地而起,成为蓬莱提升滨海休闲度假的新载体。

在东部区域,总投资20亿元的旅游休闲服务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太阳岛俱乐部、总投资41亿元的海洋王国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陆续开工建设,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最具蓬莱特征的标志性区域。

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上,中国湾大饭店、君顶会所、三仙山大酒店、利群华玺等一批高星级宾馆酒店陆续建成营业,蓬莱旅游业的休闲度假功能更趋完善。

穿行在蓬莱狭长的东西海岸线上,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时空之旅,发现越多,惊喜也越多!面向大海、舒展筋骨,蓬莱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正焕发出无尽的活力。

上图 中粮集团在蓬莱投资兴建的君顶酒庄是一家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度假酒店。

中图 蓬莱著名景点仙阁春意。

下图 位于蓬莱三仙山风景区的方壶胜境。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