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重旱、特旱范围内。连日来,记者在黔东南地区的三穗县,近距离了解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互助、抗旱自救的感人故事。
送水车进山来
9月16日 多云转晴
刚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就听说自治州教育局要组织去山上的一个缺水村送水,我赶忙要求和他们一起去。中午12点,我们从凯里出发,赶往150多公里外的三穗县长吉乡司前村。
自治州教育局党组成员、考试中心主任朱军路上向我介绍了这个村的情况,他说,近年来自治州政府提出“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教育局定点帮扶司前村。前天,司前村村委会主任石通恩给他打电话,说了位于山上的2个村民小组的缺水状况。昨天,教育局立即号召党员干部捐款,共筹集到1.1万元。于是他们决定今天把水送到司前村。
朱军告诉我,司前村最缺水的第9村民小组共有47户,位于半山腰上的第10村民小组也快要闹水荒了。他们今天上午已经和三穗县相关部门打好招呼,准备了一辆载重10吨的洒水车装满自来水,作为村民的生活用水。此外,他们还特地买了50多桶纯净水,保证村民的饮用水安全。“租车、买水、汽油的费用都从1.1万元的捐款里支出,大概需要4000元吧。”
来到司前村村口,村委会主任石通恩早早就等在了路边。看到送水车到来,他兴奋地朝我们挥着手。从山下的村委会到山顶的第9组,虽然只有3公里的路程,但是由于路窄、坡陡,几乎和路一般宽的洒水车走走停停,花了20多分钟。每到急转弯处,和我们一起来的长吉乡党委书记刘宗元就赶忙下车指挥洒水车通过。
到了山顶,洒水车停在一块还算宽敞的场地上。石通恩赶紧招呼早就等在这里的居民:“回家拿桶来挑水哦,今天敞开供应,把你们家的坛坛罐罐都装满。”不一会儿,场子上就排起了长队,村民们说着、笑着,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们这里有60多天没下雨了,自来水早就干了,每天只能去3里外的小河沟舀水。”65岁的彭水源老人开心地对朱军说:“这么热的天你们给我们送来水,够我们一家吃四五天的了,真是太感谢啦!”
“还有谁家没来人,赶紧去叫一下!”石通恩一边招呼着村民打水,一边说:“不在家的赶紧把他家门打开,给他送几桶去。”“田梦金家的都去田里打谷子去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石通恩二话不说,挑起两桶水就给田家送去。
朱军说,他们这次送水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和村委会一起研究一下抗旱的长效机制。“送水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成本太高,一吨水平均下来要花掉300元到400元。我们可以用剩下的捐款给他们补贴一些油费,让村民用自己的三轮车、摩托车轮流运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互帮互助渡难关
9月17日 晴
太阳炙烤着大地。山上的蒿草早已被晒得干透,一片片玉米枯黄干焦。
长吉乡烧巴村正在地里集中搞秋收,家家户户都静悄悄的,但是在距离村口不远的河边却热闹非凡。只见村民们搬石头的搬石头、拌水泥的拌水泥,一旁的水井已经初具规模。
“今年大旱,坡上的5个村民组自来水已经断流了,现在这些村民家里只存了些吃的水,洗衣、洗菜都要走好远到河边来,太不方便了。”村党支部书记吴凯贵说,“这口井看样子明天就打成了,可以用抽水机把水送到村民家。”
“今年大旱对村里的稻谷收成有多大影响?”我问吴凯贵。他说,“差不多减产了一成,不过影响还不太大,听说有的地方稻谷都绝收了,我们这儿没出现这种情况。”
吴凯贵说,往年使用抽水机浇水,一亩地要200元左右。但今年村里给予补贴,每亩只需要10元,“这10元钱还是给看水人的工钱,等于电费、租抽水机的钱村民一分都不用掏。”
8月份是水稻抽穗的季节,这个时候能否浇上水,是决定稻谷能否丰收的关键。“村里买了许多台电动抽水机,保证每家每户都能浇上水。对于电线拉不到的地方,我们先把水抽到车上,再用车送到田里。”村委会主任龙康牧说。
“之所以大旱之年我们的稻谷没有大减产,就在于村民的互帮互助。像现在打井,是坡上5个组60多户人家,每家集资100元修的。每户还出一个劳力,轮流出工,十几天井就出水了。”吴凯贵说。
“虽然平均起来稻谷的损失并不是太大,但各家各户的情况不同,有些田地在坡上的人家还是受损失了。村里今年特地栽了3亩多地的大头菜秧苗,准备免费提供给损失较大的户。稻谷收了,大头菜也该种了,大季的损失,就要靠小季来补了。”吴凯贵说。
烤烟损失蔬菜补
9月18日 阴
位于三穗县款场乡的贵州土包子公司等溪基地,是一个占地600亩的烤烟种植基地。以往这个时节,烟叶应该收获了。但是由于今年大旱,基地里的烤烟损失了约七成,少收入20多万元。
现在放眼望去,基地里已经全部种上了菜苗。“有西葫芦、小白菜、西芹等等,虽然现在还是干旱,但是种比不种强,多少能弥补一点损失吧。”技术员杨龙江说。
杨龙江说,上游的水库早就见底了,种下去的菜苗只能用水渠里储存的水,靠人工一棵棵来浇,“要是在正常年景,现在西葫芦已经长出来了。但是现在你看,才这么大一点。”
以前培育烟苗的大棚,现在也派上了用场,种起了无公害蔬菜。杨龙江指着一排藤蔓已爬上架的黄瓜秧说,“这是我们的‘宝贝’呢,施的都是有机肥,不打一点儿农药,长出黄瓜来能卖个好价钱。”由于大棚里蒸发量小,这里的蔬菜比外面长得更茁壮,“今年得好好把大棚利用起来啊。”
水利工程帮大忙
9月19日 阴有小雨
距离款场乡20多公里的瓦寨镇是另一番景象。站在田埂放眼望去,即将收获的水稻低垂着沉甸甸的稻穗,莴笋、芹菜、黄瓜、茄子都绿油油的。
“这多亏了我们早就修建好的沟渠灌溉设施。”农艺师张必胜指着清冽的河水说,“这里260多亩的蔬菜基地和苗圃,全靠上游的柑子院拦河坝和这些一直修到田间地头的灌溉设施才保住了。”
张必胜说,这些水利设施都是2008年三穗县农业扶贫局协调县财政投入800万元扶持资金修建的,今年西南地区旱情严重,这些水利设施保障了蔬菜获得丰收。
沟渠旁边,37个塑料大棚鳞次栉比,张必胜告诉我,塑料大棚可以有效降低蒸发量,从而减少蔬菜所需用水。
张必胜是瓦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艺师,他说,自从7月贵州遭遇严重旱情以来,农业服务中心一直在注意旱情的发展情况,“干旱与洪涝不同,它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我们有必要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包括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购买抽水灌溉设备,逐步修建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等等。”
凯里市农业局副局长潘文桃提出,黔东南地区水利设施的修建不应“抓大放小”。“贵州旱情属于设施性缺水,必须加大力度修建水利设施。但是由于这里多为山区,耕地非常分散,因此多修建一些规模较小、成本较低的山塘水库、水窖,更能有效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求。”潘文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