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视线
航空运输发展推动产业布局变化
西南交大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戴 宾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极大地扩展了工业产品和原材料供应的市场范围,深化了全球性的、区域性的产业分工体系。航空运输使得产品体积小、价值大、时效性强、对运费不敏感的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向包括内陆地区在内的大型空港地区布局

成都升格为“航空第四城”,可能标志着传统上“东强西弱”的航空运输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部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升,由此带来了航空客货运量的飞速增长。2010年,全国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西部就占了四席。未来,成都在航空运输量方面进一步升位也不足为奇。

与中西部许多城市一样,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型城市,深入大陆内部纵深超过1000公里,属中深远内陆地区。在这种背景下,航空运输成为成都对外联系最为快捷的通道,也是成都联系东部发达地区、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的重要载体。航空运输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内陆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距离,也拉近了与全球市场的距离,增加了对外交流合作的机会。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极大地扩展了工业产品和原材料供应的市场范围,深化了全球性的、区域性的产业分工体系,对产品和原材料运输的物流成本、运输时效、运输条件、运输技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交通运输方式对现代工业布局的空间指向性作用越来越重要。航空运输速度快、时效性强、运输范围大,这一技术经济特征使得体积小、价值大、时效性强、对运费不敏感的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向包括内陆地区在内的大型空港地区聚集。这也是近年来成都能够集聚一大批国际知名IT企业,成为国内又一大IT产业基地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成都成为“航空第四城”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近10年来,成都航空运输的发展对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快捷、方便的空中运输条件以及与全球各地的联系,吸引了包括英特尔、富士康、戴尔等一大批世界级IT产业巨头密集落户成都,使成都成为继江苏、上海、广东后第四大便携式电脑生产基地,同时也促进了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换代。到2015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有望超过1万亿元,迈进电子信息产业“万亿俱乐部”。

另一方面,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四川的区位条件,加快了四川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提升了四川的国际影响力,使四川正在成为中国大陆面向欧洲的门户。2010年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列全国第11位,稳居中、西部之首。

成都既是西部的地理中心,又接近亚洲的地理中心,是东亚、中亚、东南亚及南亚的交汇地,也是国际洲际航线重要的经过地。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成都航空枢纽还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区域性的航空枢纽,在国际航空运输领域发挥一定的作用。

(本报记者 钟华林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