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部分都市圈的单核模式不一样,珠三角都市圈选择的是三足鼎立的多核模式: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同步发展。在三大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圈规模最大,互补性最强,且位于深莞惠和珠中江的中间,就像是珠三角的“中枢神经”。以“羊城”广州为核心的广佛肇经济圈将成为带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领头羊”。
近日,广州、佛山、肇庆三市以政府名义联合发布了《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一份指导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除了总体发展规划外,三市还联手编制了交通运输、产业协作、环境保护、旅游合作和教育培训等5个专项规划。不久的将来,广佛肇三市的区域生产要素将向着最有增长空间的领域集聚,资源配置效率将大大提高,最终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近两年来,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契机,广东珠三角地区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将成为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两年实现项目全面合作,五年实现制度体制协调,十年实现经济圈全面大融合”。
广佛肇经济圈水到渠成
广佛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圈”?
自古以来,同饮一江水的广州、佛山、肇庆三座城市,地域相连,文化同源,生活相依。得改革开放之先风,三市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规模巨大。
数据显示,2010年广佛肇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21亿元,占广东省的38.09%,占珠三角的46.3%。与此同时,三市产业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广州服务业发达,占GDP比重超过60%,同时汽车、石化、钢铁、造船等重工业优势明显;佛山制造业占比超过60%,主要以家电、家具、建材、服装产业为主。目前广佛两市产业发展正逐步向现代化方向迈进,转型升级已成当务之急。而对于欠发达的肇庆市而言,第一产业比重比广佛两市高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佛山、三产比广州均低21个百分点,“这表明肇庆优化产业结构的空间很大,二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肇庆市发改局负责人说。基于此,拥有广阔地域、生态条件优良的肇庆市可为广佛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经济腹地。
于是,一个致力打造充满发展商机、实现多方共赢的广佛肇经济圈的战略构想水到渠成。
2009年3月30日,在珠三角肇庆现场会上,“广佛肇经济圈”概念正式浮出水面。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打造广佛肇经济圈,在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先走一步。同年6月,三市签订了《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拉开了广佛肇经济圈的
珠三角一体化战略任务的重大举措,是强化珠三角中部都会区辐射力的重要一步。
细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发现,在这份规划里,珠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是以构建大珠三角都市圈(城市群)为载体的,而与大部分都市圈的单核模式不一样,珠三角都市圈选择的是三足鼎立的多核模式: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同步发展。在三大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圈规模最大,互补性最强,且位于深莞惠和珠中江的中间,就像是珠三角的“中枢神经”。
“从区域经济学上说,广佛肇在三大经济圈良性互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出台的这个《规划》必将促进广佛肇进一步合作,也是推动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示范意义。省里也希望以‘羊城’广州为核心的广佛肇经济圈当好带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领头羊’。”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说。
“一主两副”和“两脊多极”
自广佛肇经济圈概念提出以来,三市坚持规划先行思路,按照整体布局、重点对接的原则,统筹推动广佛肇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刚刚发布的《规划》,为广佛肇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路线图。
从总体上来看,《规划》将广佛肇经济圈定位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全国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试验区、国家重要综合性门户区域、国际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宜居城乡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广佛肇一体化,率先实现现代化,形成优质生活圈,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区,并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其中,到2015年,全面实现广佛同城化,基本实现广佛肇一体化,网络完善、运行高效、安全有序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市政、信息、能源、口岸通关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
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三城市将形成“一主两副”、“两脊多极”和“双快”交通的空间战略格局。其中,“一主两副”是指以广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佛山中心城区和肇庆中心城区为副中心,形成“一主两副”的空间增长与组织中心。根据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规划》项目科研组带头人李立勋的具体阐释,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将构筑体现广佛肇经济圈高端服务职能的主城区;佛山中心城区和肇庆中心城区作为副中心,应承载引领经济圈全面均衡增长的综合服务职能。“两脊多极”主要是指规划构筑两条主要发展轴线,引导产业和人口向轴带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双快”交通思路,则是通过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为纽带,串联经济圈主要城镇、重要发展区和休闲游憩地区,构筑生产、生活与休闲发展轴线,形成广佛肇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
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两年多来,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和‘完成一批、启动一批、推进一批’的思路,以当前最紧迫、成效最明显、三市群众最受益的重点工作为抓手,稳步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告诉记者。近两年,三市共有效推进广佛同城化83项、广佛肇经济圈建设37项重点工作,广佛肇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交通方面,广肇高速二期、广贺高速、江肇高速等贯穿三市的重要通道目前已建成通车;国内首条跨市合作的城际轨道——广肇轻轨也将于2012年建成,届时,广州到肇庆只需30分钟;广佛线首通段已于去年亚运开幕前夕开通运营;广州南沙港集装箱驳船航线开通了7条佛肇支线,基本覆盖佛肇主要内河集装箱码头。
交通一体化促进了产业融合。近两年来,得益于广佛经济实力强、资金雄厚、管理先进和肇庆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低等优势,广州的造船业、汽车业在佛肇建立分公司或工厂,逐步延长优势产业链条;佛山的陶瓷、铝型材等传统产业也已逐步向肇庆转移。据不完全统计,在肇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企业中,约有七成以上来自广佛传统优势行业。
肇庆大旺高新区就是一个通过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转型升级、飞跃发展的成功区域。在来自佛山、总投资120多亿元的亚铝集团带动下,肇庆大旺高新区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链进一步拉长,培育出一条具有市场优势的“金属加工-金属新材料-汽车整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截至去年底,该区已有金属新材料企业93家,产值占园区所有企业总产值的65%。
与此同时,一批惠民项目也顺利实施。在三市共同努力下,珠江水域多条跨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西江引水工程全线完工并通水运行,三市同步发行全省公交一卡通并实现车辆通行费年票互认,广州、佛山已有数家医疗机构成为肇庆医保定点机构,肇庆市民在广佛看病可享受医保。而教育和就业服务资料共享平台也已正式运作,三市共同举办了多场人才招聘会。
“区域一体化需要三方面的基础条件,一是在生产方面存在差异性、互补性、互动性,为一体化提供需求动力;二是居民生活上有密切联系;三是生态共管共建的需求。”李立勋认为,目前,在珠三角三个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圈条件最为成熟,因此推进区域一体化更是水到渠成。“不过,当前国内大多数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地区,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李立勋认为,在GDP考核、税收分配、财政政策等地方发展思路下,如何解决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经济利益的分配与协调,是推进区域一体化最关键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如何发挥经济圈的整体效应?汪一洋认为,要突出三地的差异性、互补性以及互动性。也就是说三地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突出特色以及资源相互利用。“比如说,肇庆旅游资源很丰富,广州到肇庆交通非常方便快捷,来往人流就多了,肇庆就不一定拼命搞工业了,可以发展服务业,例如酒店、旅游等像这些休闲的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汪一洋说,“当然,这一定要按照经济规律来办,我们可以引导鼓励推动错位发展,但是最终还是要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