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位专家学者亮观点
全球经济会否第二次大收缩
本报记者 陈 建

“第二次大收缩”是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和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门·莱因哈特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相对应的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的“第一次大收缩”。他们认为,用大衰退来形容当前的危机缺乏准确性,因为传统的衰退到来时,受影响的主要是生产和就业,而今受冲击的还有债务、信贷等领域,特别是债务的削减问题需要通过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解决。

这种提法自问世以来,就受到有关各方的关注和热议,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本届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为何将“全球金融展望:第二次大收缩?”作为主题进行专门谈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开门见山地提出3个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不会进一步蔓延到银行业;美国财政赤字危机会不会进一步蔓延,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能力,甚至导致其二次探底;会不会有严重的紧缩,去杠杆化的过程会不会停滞不前。

那么,现实情况究竟如何呢?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已呈现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的势头。现在的问题是,在欧盟国家,一方面政府为很多商业银行债务提供担保甚至拥有其大量股份,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持有大笔政府债券,政府资产负债表和银行资产负债表紧密相关。如果欧盟国家出现债务违约,首当其冲的就是欧洲商业银行;如果银行资产负债状况恶化,会造成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和主权债务风险上升。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就认为,欧洲债务问题的不确定性正给欧洲及全球金融系统带来风险。

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AAA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凸显了近年美国债务攀升的不争事实以及经济增长乏力、经济政策困顿难行的两难局面。对此,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前主任劳伦斯·萨默斯的看法是,假如美国政府不采取新措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达三分之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机构甚至个人纷纷开始去杠杆化,希望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来降低负债。但在后危机时代,信用紧缩、财政紧缩和消费紧缩等3个层面的叠加效应,却使去杠杆化过程面临挑战。不少学者认为,全球去杠杆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欧美经济体估计要持续5至10年时间。

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在上升,但这种不确定性似乎还不是致命性的。正如朱民在分论坛上所言,所有可预见的将来都会严重不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会发生第二次大收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