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保险视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让销售误导损伤保险业形象
雪 妮

最近,A股市场上仅有的3家保险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完毕,有几组数字引人关注。上半年,国内寿险三大巨头的退保金额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平安人寿退保金额20.58亿元,同比增长19.1%;中国人寿退保金额176.3亿元,同比增长37.6%;太平洋人寿保险退保金额38.98亿元,同比增长88.9%。

据业内人士说,退保金额增加属正常现象,因为保费规模在扩大,关键是看退保率的变化。而统计显示,除平安人寿退保率与去年同期持平外,中国人寿、太保人寿保险的退保率均有上升。应该说,这三家上市公司无论是实力,还是客户服务都是走在保险业前列的,这样的公司退保率仍在上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退保现象值得重视。

退保率的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还是与保险代理人的销售误导有关。本来买保险是买保障,但不少消费者却因受诱于保险代理人关于保险产品高收益的说词才决定投保的,这与保险保障的本义大相径庭,结果一旦发现投保的产品收益率低于其他理财产品时,退保就会成为必然的选择。

销售误导一直是保险业的顽疾之一,从夸大保单的投资收益,到忽悠消费者银行存款变保单,或者将保单与贷款捆绑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监管层在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出台了包括电话保险销售、银行保险销售、保险产品售前风险提示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效果比较明显。但由于销售误导问题毕竟涉及到保险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弊端,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

退保率提高的板子虽然打在保险公司身上,但也在提示我们,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眼下社会上急功近利的观念很是流行,不少人在买股票、投基金、购房产上都希望一夜暴富,买保险当然也不能例外,也要追求高收益。殊不知,保险的功能本来是保障,理财功能只是其中一个很微弱的附加功能。偏偏这几年股市行情不好,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许多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大不如以前,再加上银行推出的各种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促使一些追求短期收益的消费者弃保障而逐短利。

事实上,保险产品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保险最本质的功能是保障,不能单看收益率,退保的结果是双输。

如何降低退保率?专家的建议是,首先要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的服务质量,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留住客户,特别是要加强续期保费的收缴工作,避免出现“孤儿”保单。银保渠道方面,则应加强对银保销售人员的素质和销售技巧培训,对可能存在的误导销售环节进行排查,加强管理。

其次,保险机构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改变那种以保费论英雄,以规模定升降的考核方式,重视业务质量,靠满足现实需求的好产品去占领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

最后,创新是改变市场竞争对比力量的利器。如果一家保险公司能在产品设计和保险服务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话,还需要用诱买和误导的方式去争夺市场吗?

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和居民财富会不断积累,而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创新社会风险管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民群众养老、医疗等方面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此看来,市场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创新与发掘。发展,绝不仅仅是保费规模、市场占比等数字上的增加,保险公司应着眼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杜绝销售过程中的本末倒置,让保险真正发挥出保障功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