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人与十万人次
赖 薇

能帮助农民是农业技术员关慧明最大的心愿。如今他培训指导的技术人员和农民已近10万人次,心愿日益实现。而10年前,这对他来说还是奢望。

那时的他是一名技术推广员。从1993年开始,他免费下乡服务,走遍了该市所有大棚、菜地,花光了全部积蓄,但却只给农民带来点滴变化。“单凭一个人的服务,根本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求,就算搭上老命又能使多少农民走上致富路?”他陷入深深的困惑。2003年,关慧明被聘为科技特派员。当他把多年的苦恼向专家倾诉时,专家的话使他茅塞顿开:“你要做好服务企业,要当好老总。”于是,他成立了科技开发公司,技术研发、网络服务、市场营销一起抓。很快,公司的蔬菜基地面积从几万亩猛增到几十万亩,辐射指导800多个村,助农增收3亿多元。如今,他的服务已延伸到宁夏、山西、河北等省区,帮助的农民也越来越多。

从一个人的服务到一个企业的服务,差别为何这么大?关慧明将其归功于市场机制。他的公司吸引投资5200万元;引来世界五大籽种公司之一的瑞克斯旺(中国)种子公司共建蔬菜引种试验站。他还当上特派员创业联合会会长,组成有22位专家、15个院所高校、6家企业和1000多名科技人员的特派员大军,从孤军奋战到团队作战,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角。

市场机制的魔力远远不止于此。它最神奇之处是激发人的激情和创造力。科技特派员通过创业服务农民,赚了钱一起分,赔钱了一起赔,成就感和责任感都增强了。由于成效由市场说了算,自然就得想方设法转化科技成果。关慧明就说:“过去是一本知识吃十几年,现在是一年要吃十几年的知识。”

采访中,我们接触到不少走出科技站所“办公室”来到广阔天地创业的科技特派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过去总感到有劲没处使,现在有多大劲就能使出多大劲,真好!

从内蒙古的实践看,科技特派员的“特”就特在通过创业,引入了市场机制。它已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市场机制主导、政府引导为辅,从满足农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出发,完善现代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实现了农民、农业、科技人员、政府的“多赢”。这才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最重要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