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两天,14岁的满佳会在爷爷的乡村杂货铺里归整货物。“马上就要去滕庄中学上寄宿制初中了,我怕以后没时间帮爷爷料理这些。”门外的胡同里,不时传来孩子们打闹的叫喊,满佳会偶尔踮起脚尖,用羡慕的目光去追逐小伙伴们。柜台上,有一本摊开来看了一多半的高尔基写的《童年》。在空闲的时候,满佳会就拿起书本看。
满佳会是山东省武城县鲁权屯镇南宋庄人。父亲在北京打工。满佳会六七岁时被送回了老家,由爷爷满开信照看,成为一名“留守儿童”。满开信的老伴已去世,9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伺候。为了照顾这一老一少,满开信除了种4亩棉田之外,又开了这家杂货铺添补开销:“也就是卖些针头线脑的小零碎。没有本钱,进不来让人看上眼的货。现如今,村东和村西都开了超市,很少有人到这儿来买东西。”
在满佳会忙着把一簸箩刚采摘的棉花桃去掉壳时,满开信把记者拉到里屋说,“我这当爷爷的只能管饱,跟孩子聊上两句就没话了,没法代替她爹妈。孩子一年只有在寒暑假里才能被接到北京去见一下爹妈。孩子经常偷偷抹泪。我打电话劝儿子回来在家门口就业,可他说家乡没有北京挣得多,趁着年轻多为孩子上大学攒些钱。”
本该是阳光灿烂的少年,却早早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每天写完作业后,满佳会就帮着爷爷洗衣、做饭。记者在与她说话时,生怕一不留神触及了满佳会脆弱的神经。她倒是一脸的无所谓:“小时候很想父母,经常在梦里哭醒,捧着一家三口的照片哭到天亮。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印象越来越模糊,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现在就是怕过年过节、过生日。在我们班64个同学中,像我这种情况的有十四五个。有一个男同学,身边没有任何人照顾,在外打工的父母寄钱给邻居,买饭给他吃。跟他比起来,我是不是还算幸福的?”
亲生骨肉的留守之痛是满佳会的父亲满运坡心中最大的痛。他现在在北京朝阳区望京的一家店里打工。记者电话采访他时,他数次哽咽:“我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就怕一闲下来远在家乡的那一老一小在眼前晃,心里很愧疚。我也想把孩子接到北京来上学,但是两边学的内容不一致,而且高考还要回原籍,索性就断了这念想。这几年,我们农民工都不甘心简单打工,都在学一门技术。我靠着自己的技术和实诚,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群,正寻思着自己开个店,挣得多些。”
像满佳会这样的留守儿童情况,已引起武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10年开始,县里实施“爱心助学”工程,今年分为“春风行动、圆梦行动、感恩行动、暖阳行动”四大行动来深入推进。除了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上的扶持之外,县里还成立了10支“爱心志愿辅导队”,不仅利用周末、节假日对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进行课业辅导,而且进行心理帮扶,在精神层面上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满佳会的班主任老师经常在她想妈妈的时候对她说:我就是你的妈妈。每个孩子都会长大,你一定比别的同学早两年长大。
沐浴在爱心的阳光下,满佳会的未来充满希望。谈到孙女的学习,满开信一脸的骄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这孩子回回都是班里的前三名。班主任、邻居都夸佳会这孩子懂事。”开学后,满佳会就是一名初中生了,寄宿制中学对贫困学生减免全部住宿费和一半教材费,并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记者离开时,脑海中深深地印下了武城县爱心助学活动中叫响的8个字:放飞希望,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