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城市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武汉 相信武汉
肖 导

今年初,华为公司准备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一个研究院,候选城市是武汉和成都。华为高层考虑到武汉科技资源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倾向选择武汉。但在征求员工意见时,大多数人认为武汉脏乱不堪,最终投票给了成都。

这件事,给了武汉决策者以强烈的震撼。至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还对这件事叹息。城市管理得好不好,往往能决定招不招得来项目、招得来什么样的项目。管理得好,投资信誉就好,消费信心就强,客观上就影响着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的走向;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

武汉人十分清醒:这些年来,武汉的城市面貌虽大有改观,但与国内一流城市相比,差距大,内外口碑没有根本改变。这意味着,武汉的城市面貌,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不相符,与广大市民对城市的期望不相符。有不少武汉市民说,外地人一谈起武汉,首先想到的是脏和乱,像一个大县城,

今年7月份武汉市围绕改变城市面貌定下目标:三个月环境明显变化,年内环境大变样,2012年城市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三年实现全省最优,达到国内一流。

武汉市提出的“省内最优”、“国内一流”是什么标准,当然有很多量化指标,比如环境竞争力、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舒适度、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城市人工环境优美度等,都有各自的内涵,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比,也有大量指标。

有一系列指标,有大量评比,可以做到对武汉城市环境改变的量化和细化。但不论应用什么指标,城市环境的优劣还应该有社会的普遍评判,那么这个评判到底由谁说了算?首先,肯定不能是政府,不能自己出题,自己考试,自己判卷;也不能完全由专家说了算,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城市的看法有侧重,不同的语境下,专家的评价也会有所区别。

对“国内一流”的评判最终应该落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他们每天走入大街小巷,出入居民小区,对城市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感性感触。评判者包括偶然或经常进出武汉的人们,他们带着新鲜和对比的目光,更有着理性思考。评判者也应包括像华为这样打算落户到武汉的企业,他们借助社会口碑在远距离端详着这座城市变化。人们会共同对武汉城市环境的“国内一流”,形成一种自然、稳定、持续的评判。城市管理实现从“物”到“人”的转变,这正是武汉决策者的心声。

我们关注武汉。我们相信武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