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城市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突击整治、被动迎检,向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转变,武汉城市管理借助创新变革的力量,力争实现城市面貌“脱胎换骨”——
给力创新变革 管好“大城小事”
本报记者 郑明桥
在治理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中,武汉城管部门提倡说话更文明一点,动作更温和一点,积极实施“温柔”执法。 郑明桥摄

在武汉,环境治理一阵风式的执法司空见惯——“掀起新一轮拆违风暴”、“集中整治占道经营”、“开展垃圾专项整治”……但这种执法方式的结果,是城市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观。今天清除了多少车垃圾,过几天又堆起来;这里拆除违建,明天那里又冒出来;占道摊贩和管理部门进行着无休止的“猫鼠游戏”。

去年,武汉推行“大城管”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城市环境评分,积极推进数字化“大城管”……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今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改变“被动应付、突击整治”的城市管理方式,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

从“大城管”到“长效机制”,武汉在创新变革中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治本之策。

着力创新管理模式

居民区里噪声扰民,暴露垃圾无人清理,窨井盖被盗没人补,渣土车污染环境……这些涉及到多个部门管辖,过去却常被踢来踢去的“小事皮球”,现在一律由“大城管”来负责。

去年3月,武汉创新性地率先在全国实施“大城管”模式。所谓的“大城管”模式,即在不改变城管局原有编制的前提下,设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亲任“大管家”,城管、交管、建设、环保、水务等部门参与, 解决城市管理中各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管理缺位、督办不力等问题,改变“互踢皮球、遇事不作为”的现状,让大事小事都有人管,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过去,城市管理仿佛是城管局一家单位的事,现在不同了,全市不仅47家单位参与了城管,而且各级政府从上到下,都成了城市管理的主力军。”武汉市城管委执行副主任、城管局长李记泽说。

在实施“大城管”机制中,另一个创新之举是,武汉市严格城市管理责任考核,综合管理委员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城区环境进行日常检查。其中,对三类街道每个受检对象的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其他受检对象和区域的检查每月不少于4次。每月在媒体上公布各城区街道环境的考核排名。已有街道办主任因辖区环境连续三次评分垫底被撤职。

不仅在组织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武汉市通过数字化助力“大城管”向精细化转型。

硚口区市容监督员王艺芬告诉记者,一次,她在辖区巡查时发现一小区门口的污水井盖丢失,便迅速拍照取证,并通过“城管通”手机将发现时间、事件类型、实物照片、事件描述等信息上报“大城管信息管理平台”。

上述一幕,仅仅是硚口区将数字化应用到城市管理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初,硚口区建立并启用一款名为“大城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数字化系统,引入手机GPS定位、3G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打造数字“大城管”。

在“大城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下,硚口区1500个电子监控头和走街串巷的监督员负责发现问题,借助手机GPS定位,案发所在位置等情况一清二楚;后台管理中心负责调度和考核,当接到前方信息时,第一时间明确办案部门,同时可通过现场传来的视频或图片,掌握案件办理情况。

和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大城管”引入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

如在发现问题的环节上,以往城管、环保等部门给百姓解决问题,其线索多来自市民投诉、媒体曝光等途径,属被动发现。而借助数字化管理,相关部门能第一时间主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调度解决。

数字化“大城管”改变以往“坐等投诉、坐等派单”的模式,实行“发现信息有奖、漏过信息扣分”,形成一种倒逼机制,督促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立足构筑长效机制

今年7月1日,武汉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3个月内城市环境得以明显变化;今年,城市环境实现大变样;明年,城市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三年实现全省最优,达到国内一流。

2个月来,武汉市城市管理成效初步显现,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行驶在中北路的的士司机刘师傅颇有感触,以前这条路上稍一起风就灰尘满地,如今路面已干净许多。

家住汉口南京路的张贤明,对市政府充满期待。他说:“不搞表面工程,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会记在心里。”

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城市管理的难度,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近些年,武汉在城市管理上花了不少功夫,城市面貌仍没有大改观。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管理者存在“被动应付,突击整治”的思维,疏于日常管理,没有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武汉,违法占道经营一直以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摊贩占道经营,不仅产生大量垃圾,同时造成油烟污染。另一方面,不少摊贩属于城市困难人群,占道经营是为了家庭生活。这就需要在环境和就业之间找到平衡点。

为此,根据初步规划,武汉将在7个中心城区分别建设一处特色夜市一条街,将夜市经营户集中经营、集中管理。

以前,散布于江夏城区的夜市摊点有300余家,扰民投诉一直不断。今年,江夏区城管局成立管理小组,开辟古驿道夜市,劝导占道摊贩集中规范经营。截至目前,古驿道夜市已安置了70余家餐饮经营户。

“古驿道夜市由区政府出钱‘买单’,不收任何摊位费,优先考虑下岗员工。”江夏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他们要求摊点晚上6时后才能开始营业,还为摊主统一划分了摊位,配备了电源、水源和照明以及垃圾桶,要求保洁人员保证垃圾日产日清。

暴露垃圾是武汉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在数次的“专项整治”中都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但未能走出“清理—堆放—在清理”的循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城市垃圾出口不畅,处理能力不足。

李记泽介绍,为从根本解决暴露垃圾问题,武汉市将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年内实现汉阳锅顶山、东西湖新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试运行;积极推进青山星火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争取明年底前投入试运行;下半年开工新洲陈家冲场垃圾填埋场二期和江夏长山口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

包括清理占道经营、整治暴露垃圾等在内,武汉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还在继续探索中,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还可能出现失败,但这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根本出路。武汉的城市管理在沿着明确的方向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