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跨国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立与三菱“牵手”尚存变数
阎海防

日立制作所和三菱重工正在酝酿合并的消息一经传出,日本社会一片哗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很大关注。在“以大为强”的经济社会,实力强大的日立和三菱重工如果合二为一,日本将出现“巨无霸”企业,其对全球跨国企业的影响和压力可想而知,而它的参与将使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日立和三菱重工是日本名副其实的“重量级”企业,可谓日本经济的“顶梁柱”。日立建于1910年,拥有百年历史,其产品上至涡轮发电机,下至电动剃须刀,旗下企业有913家,员工有36万人。三菱重工的资格更老,它创建于1884年,是日本重型机械的“龙头老大”,产品遍及造船、飞机、机车车辆、核电和火电设备。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几乎离不开日立和三菱重工的名字,甚至世界上许多著名工程也有两家企业的身影。

日立和三菱重工多年前就开始合作,2000年曾合并了冶铁机械事业,2010年又合并了水力发电设备制造部门,近年来,双方在铁路系统的研发和制造领域一直相互提携。此次的合并,日立认为“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据透露,合并涉及双方主干业务,包括核电和火电设备、水处理和可再生能源、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等4个领域。双方拟成立“统合准备委员会”,择机上报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获准后,计划于2013年4月成立新公司。据统计,两家企业合并后的销售收入高达12万亿日元,仅次于丰田汽车公司,稳坐日本企业界第二把交椅。

这两家巨头企业为何急于合并?首先是日本地震逼出来的。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使日本整个核能利用政策面临倒退,国内反对核能的声音不断,国际上对日本的核设施和管理水平也颇有微词,而此前日立和三菱重工一直将核电设备生产和出口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并有意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新形势迫使两家企业不得不做出大胆调整。

其次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这块市场蛋糕的诱人前景。据有关机构估算,到2030年,全球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40万亿美元,而且大部分集中于新兴发展中大国。目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都在积极抢占市场,法国和韩国的企业则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官民一体”的态势争夺市场份额。日本媒体分析,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全力培育自己的企业集团,自主承担更多的工程项目。因此,日本企业再靠单打独斗,则很难抢到蛋糕,而且还可能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

第三是日本企业瞄准未来重电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新技术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向各领域渗透,重型机械和电力行业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电网”应运而生,相关技术的攻坚紧锣密鼓,各国都在下大力气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建设智能电网。日立在利用信息技术武装重电设备方面投入很早,而三菱重工的重型机械闻名世界,双方合并相得益彰,实现“强强联合”可望在技术突破上抢先一步。

然而,日立和三菱重工的合并未必一帆风顺,有关谈判近来出现磕磕碰碰,不排除部分合并和合作的可能性。然而,日本两大巨头企业积极加强合作的动作是否引发新的兼并浪潮,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