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接上“地气” 写出“生气”
——上海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杨学聪

连日来,上海市大批新闻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里弄、企业工厂、文艺院团……感受火热生活,多角度反映民情民意。

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视频会议刚结束,上海就行动起来:关于活动的实施意见迅速出台,要求在活动主题和载体上充分体现“三个重视”,具体抓好“三个点”,即“重视群众实践、重视群众期盼、重视群众创造”,“走近群众建立联系点,服务群众找到切入点,引导群众有成效点”。

上海各新闻单位迅速推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栏,一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接地气”,大量带着“露珠”的作品,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的重点版面、重要时段集中推出,反响强烈。

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广播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单位从8月12日起就开设专栏,在头版等显著位置连续推出报道。解放日报开辟《在现场》,接连推出《民生,民生,夏拉索!》、《让流动摊贩“自己管自己”》、《“孤岛”如何变社区》等体验式报道和蹲点调研报道。文汇报、新民晚报推出《第一现场》、《我的基层报告》等专栏,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网等单位,也推出各自专栏,播出记者在一线采制的现场报道。

新闻报、东方早报、第一财经等各都市类财经类媒体也制订活动方案、开设特色专栏。

“走转改”浸润着记者们的汗水与辛劳,烈日下,他们戴上重重的头盔,背起大大的工具箱,当了一天“电力工人”。有的花一周“认领”商务楼,早高峰观察交通出行,中午“跟踪”楼宇里的白领“觅食”,蹲点在楼门口分发问卷,摸索绘制“停车地图”……

还有一群资深记者,他们带头转作风,带领记者沉下去,通过深入采访写出优秀作品。解放日报副总编辑董强亲往闵行区虹桥镇采访,从村民、周边居民、管理部门三方的角度,反映了城中村管理的难度、生活的艰辛。文汇报副总编辑姜迅戴上消毒帽和口罩、身着医用“反穿衣”,出入瑞金医院烧伤科病房,体验烧伤科医生的辛劳甘苦……

“接地气”,让新闻工作者看到了最美、最真的风景,把一尾尾“活鱼”展现在百姓面前。

为确保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下去,上海既雷厉风行又放宽眼量,通过制度建设确保“走转改”常态化、机制化。

视频会议结束当天,上海就成立了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小组,做到“要求明确、责任落实、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将活动作为“硬任务”,建立阅评制度、讲评制度、考评制度,推动新闻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