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本报记者 乔金亮 王新伟

8月30日,烈日当空,酷热难耐。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贵州地矿局114地矿大队正在施工的钻井打出了水。看着喷涌而出的井水,该地矿队副总工程师王玉军激动地对记者说,“经过7天的努力,深入地下150米终于见到了水。这口井一天的出水量,可解决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饮水问题。”

在钻井出水现场,黔南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局局长唐世东告诉记者,“面对持续干旱,水利部门正积极开辟新水源,架设输水管道和抽水线路,要让群众喝上放心水。”黔南州水利局已经组织10支专业抗旱队伍到各县,出动1500多台抗旱机具,已保秋收18万亩。

7月以来,贵州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目前,全省已有349条溪流断流,有479座小型水库干涸。

西门河是瓮安县的主要水源点,记者来到位于该县平定营村的西门河源头时,这里已是河床见底,岩石裸露。目前,县城周边水库存水28万吨,按照县城以往正常日需水量2万吨计算,仅可维持正常供水14天。该县水利局局长刘杰介绍,当前县里采取分片区分时段供水,同时关闭高耗水行业,实施节约用水的措施后,目前县城每日需水量降为8000吨至1万吨。刘杰说:“目前已规划启动应急水源点3个,可日供水9000吨。同时,我们正在瓮安县城周边钻井3口,预计日取水达7000吨以上,可以有效缓解瓮安城区供水压力。”

千方百计找水源成为贵州旱区的首要任务。深井、溶洞、地下暗河、各类水库都成为应急水源点的来源。独山县为黔南州的重灾县,该县利用甲摆河做应急水源点,通过三级扬水,将落差360米的水源抽到净水厂,处理后传送到几公里外的县城。

经过不懈努力,灾区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在瓮安县花桥应急取水点,村民有的在洗菜,有的在担水,秩序井然。齐心村村民张兴美挑着洗好的两大筐青菜说,“我们现在饮水不愁啦!”

目前贵州抗旱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受旱地区社会稳定、群众人心安定。据统计,全省累计投入抗旱人数373万人、抗旱救灾资金6.4亿元,开动抽水泵站4419处、机电井4.2万眼,出动运水车辆8720辆、抗旱机具15.9万台,解决436.4万人、172.3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下图 8月30日,贵州省贵定县旧治镇黄土村村民罗寿芬在用自制的抽水筒抽水抗旱。 本报记者 乔金亮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