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本报评论员
本报评论员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经济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切实把发展成果更好地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今年以来,国家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要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精心筹划,扎实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政府资源进一步向就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领域倾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深入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和部分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要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要实施重点帮扶,落实好创业小额贷款、取消落户限制等政策措施。要大力开发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岗位。对农民工、退役士兵,要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强化基金监督管理,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健全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要建立健全孤儿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等,切实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要落实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各项政策。在老少边穷地区,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教育。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要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完善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等。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还要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要适应社会形势新变化,加大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投入。针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和城市管理等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要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等管理体系。要健全以社区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安置好困难群体、受灾群众和下岗职工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