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鱼富了龙街村
本报记者 周 斌

在云南昆明市内的篆新水产批发市场,嵩明县的龙街鱼小有名气。8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批发市场,张大妈刚买了一条草鱼,她对记者说:“我喜欢买龙街的鱼,因为龙街的鱼绿色无公害,鱼肉不仅嫩,而且味道鲜美。买这种无公害鱼比普通鱼每斤只贵一元钱,还是划算的。”当大多数市民都在为食品安全担忧的时候,龙街鱼却得到了像张大妈这样的消费者的信任。

8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嵩明杨桥乡龙街鱼场。这个鱼场是由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建的,距离县城五六公里,距村委会1公里,这里连片的鱼塘1300多亩,被称为千亩鱼塘,放眼望去碧波荡漾、塘池连片,蔚为壮观。

“我们养鱼有10年了,这个5亩左右的鱼塘,养的都是无公害鱼,年产量有差不多5吨,每年的纯收入八九千元左右,称得上是我们农民的致富鱼塘。”养鱼户杨绍英在鱼塘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2004年,这里被列为云南省无公害水场养殖示范基地。为了做到无公害,农民不用复合鱼饲料,而是用当地称为黑麦草的一种青饲料。村里还专门拿出500亩土地种植了不施农药、化肥的天然优质黑麦草。此外,村里成立了渔业协会,并制定了无公害鱼的养殖管理方案。负责鱼苗防疫工作的龙街渔业协会会员李加林对记者说:“鱼苗进来后,我们要进行消毒,然后才把鱼放入鱼塘喂养,保证鱼生长中不得病。鱼没有病就长得好,产量高,大家的收入也高了。”

2009年,龙街村渔场获得了云南省独家无公害渔业生产产地的认证,认证的主要品种是草鱼、鲤鱼、鲫鱼和花鲢鱼,认证鱼塘面积1300亩。2011年,这里的鱼被注册为“龙鱼多”商标。

由于龙街村养殖的都是无公害生态鱼,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批发商。在鱼塘边,记者见到了当地小街乡的王师傅,5年来,他都是在这里进鱼后拉到昆明市场销售。他说:“龙街水质好,养的又是无公害鱼,在昆明很受欢迎。嵩明批发价一公斤13元,昆明市场价是一公斤16元,很有赚头。”

喂养无公害鱼给龙街村的村民带来了好日子。龙街村委会的村民李贵英就是靠养鱼开始走上富裕路。她家10亩鱼塘,每年可以养殖近10吨,经常有人开着车来鱼塘边购鱼,销路很好。鱼塘边,45岁的李贵英手里拿着一条近两斤重的草鱼对记者说:“养了10年鱼,生活明显宽裕了,靠养无公害鱼,家里买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现在买东西花钱也大方多啦。”

李贵英说,村里像她家一样靠养鱼富起来的还有好多家,村里这几年盖新房的很多。用养鱼积累的钱,村里不少人家还购买了大型施工机械,目前全村已有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各种机械300多台,到外面承包各种工程的村民越来越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