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笑看风起电能来
本报记者 陈 力

李汉梁风电场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低山丘陵里。这里的风很硬,且以西北风为主导风向。时值8月,风电场仅有的12位守望者已穿上长衣外套。熟悉之后,场长白志深和记者唠起家常:“小时候,听家长教育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了看你喝西北风!’不曾想,我是学水电的却搞起了风电,真是‘喝上了西北风’。”

这些开发风电的人是快乐的。从风电场出门就到草原。工作在大自然的怀抱,什么孤独、寒冷都成了独特而乐观的生活体验。

李汉梁风电场的主管单位是呼和浩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上级单位是华能新能源公司。白志深给记者捋清脉络后,回到“为什么要开发风电”的话题,第一个理由,就是作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从2009年11月18日第一台风机正式并网发电以来,李汉梁风电场已经成功完成四期建设,实现装机20万千瓦。与燃煤火电厂相比,发出同等电量,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6万吨,节水13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8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00吨。再一个理由就是,李汉梁风电场投产以来,因为经营管理有方,一直盈利。

当然,风电场也有遗憾。由于近几年风电新建速度较快,送电通道建设严重滞后,蒙西电网超负荷外送受限。同时,内蒙古向华北电网送电两条通道受计划额度限制也不能多送。于是,两种“限电”同时发生了,我国不少地区出现电力短缺,拉闸限电;内蒙古等大型风电基地有电送不出,只好“弃风”限电。陪同记者蹲点的武川县发改局张局长告诉记者,武川县已建成四大风电场,但都不能满发。过去,因后半夜是用电低谷,不得不停机放弃。

和其他的风电场相比,李汉梁风电场无疑是幸福的,在内蒙古的风电企业里,首家采用AVC系统稳定电能质量,“低压穿越”技术改造则为李汉梁风电场解决了脱网风险,此外李汉梁风电场加强研发“热水储能”、“电池储能”技术,弃风问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

压题图片 车辆在通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公路上运输风电设备。内蒙古风能总储量居全国首位,技术可开发量达1.5亿千瓦。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蹲点感言

伴随着李汉梁风电场风机的不停旋转,记者也在认真思考。让风电产业风驰电掣,困难是存在的:我国的风力资源分布和化石能源的分布基本都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不仅风电和煤电重合,而且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并非电力负荷中心,必定导致风电的消纳成为难题。庆幸的是,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相继出台了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下一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电力外送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肯定会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风电企业大有可为。“李汉梁风电场的幸福”是完全可以拷贝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